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彭年生镜头下的科学家
热度 1 2012-8-24 19:38
彭年生镜头下的科学家
今日赴武汉美术馆,参观《我们的艺术家—— 彭年生摄影作品展》。 彭的作品均为黑白人物肖像摄影,此次展出的 130 幅作品,大部分形象是武汉当地的文化人物,也有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拍摄的王朝闻、张仃、靳尚谊、侯一民、潘鹤等全国著名艺术家。 ...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50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形象大使濮存昕
热度 1 2012-8-7 17:45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形象大使濮存昕
北京人艺话剧演员濮存昕, 2011 年被农业部特聘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形象大使。 近日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发布濮存昕与江豚同游的宣传海报。 参见本博“《中国水生野生动物》创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593700.html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593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爱书的读书人
2012-8-7 10:34
读书的人都很爱书。 明初文学家宋濂写过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文中自述其早年借书抄录以读书的艰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读后不禁为其求知的精神所感动。后又读过也是明朝人的范钦建天一阁藏书楼的故事:范钦一生辛苦,收集到 7 万余卷图书 ...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41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蔡庆华诗词三首
热度 4 2012-7-22 12:44
蔡庆华诗词三首
珞珈偶拈 十年一本金刚经,万紫千红踟蹰行。 黄鹤楼前瞰水动,珞珈山上望云停。 风来惊起蝶无数,雨过空余花满庭。 久扣柴门人可在,安心立雪自清灵。 寄绍元并与诸友分享 近日羊城会隙,与三两同窗小聚。获赠绍元兄大作《油菜花集》,阅后感触良多。惜 ...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555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祝贺于江老师白鱀豚新书出版
热度 1 2012-7-21 10:22
祝贺于江老师白鱀豚新书出版
7 月 14 日,参加于江白鱀豚新书发行暨长江江豚保护计划介绍会。 于江,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长期关注和参与白鱀豚保护宣传,被媒体誉为“豚类保护民间第一人”。其大作《悲情国宝:白鱀豚生死全记录》, 42 万余字,华龄出版社 2012 年 6 月第 1 版。 《悲情国宝:白鱀豚生死全记录》成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519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怀念刘瑞玉先生
热度 1 2012-7-19 14:30
怀念刘瑞玉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第三任所长,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甲壳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瑞玉先生于 2012 年 7 月 16 日在青岛逝世,享年 90 岁。 刘瑞玉先生曾数次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访问。下面两张图片是 2007 年 9 月刘瑞玉先生来 ...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441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驮子亲情催人泪
2012-7-19 13:51
驮子亲情催人泪
一网友记录了 7 月 8 日在游览广西钦州三娘湾亲眼目睹的感人一幕:在游客观海豚的海域,一只体长约 3 米的成年海豚用脊背驮着一只约 1.5 米长的小海豚艰难地往深海处游去,当游船慢慢靠近才发现:这只小海豚已经死亡,露出的腹部有条长约 30 厘米的伤口,血迹已经变黑。成年海豚驮着它快速向深海游去,在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41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水生野生动物》创刊
2012-7-19 11:42
《中国水生野生动物》创刊
今年 5 月, 《中国水生野生动物》创刊。 《中国水生野生动物》由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主办,双月刊。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于 2007 年 6 月 18 日经民政部批准成立,是致力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全国性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 ...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52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水生所的第一次定位
2012-6-12 18:53
1950年,中国科学院在原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和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当时水生所的定位是什么?翻开《中国科学院第一次扩大院务会议》一书,可见答案。 1950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一次扩大院务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时中科院的16个研究单位(近代物理研究所 ...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39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