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出国读博士的心理轨迹 精选

已有 16686 次阅读 2009-4-16 11:09 |个人分类:出国回国|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我总是感到,对一些事物的感觉是时间变化的函数!

比如2001年临出国读博士之前,我对出国有种既向往又恐慌的感觉,感到到异国他乡无依无靠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这种矛盾的心理主宰了我好久时间。

下了飞机学生会把我们接到学校招待所,就把我们丢下了。然后我们揣着皱巴巴的美金,茫然不知所措地走在街上找饭店吃饭,不是很自然。

天亮的时候透过招待所窗户看到远处的山,听到路上轿车开过的声音和高速公路上象潮水般的车流的声音,感到人生新的一页又掀开了。街道上非常清洁整齐,房子非常漂亮,有如上海虹桥。
但是一开始的生活是艰辛的,我们十多人在烈日下走路来回两小时去申请社会安全号,然后在烈日下走路看房子,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哪个好。


晚上,我走到学校里去看看,只见自动浇水机在浇水,空气里弥漫着植物叶子的味道,不禁陶醉了。

生活,很快被紧张的博士学习所占据。一开始听美国老师上课听不怎么懂,后来听力好了,交流就没有问题了。就这样,上课上了一年,但是对城市的新鲜感逐渐消失了,一度也感到非常烦躁、苦闷。主要原因是光读书没时间做科研,压力很大;还有就是一时没有方向了,不知道自己读出来要做什么,而且也不知道哪里去找女朋友。记得很多时候,晚上回去做饭吃饭,搞到半夜一两点钟睡觉,周末也没劲,有力气用不上,绕着大山骑自行车。

2002年,正当我快绝望的时候,老天爷把女朋友送过来了。这种恋爱的过程如同做实验,如同探险,时而高兴时而疑惑,每天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于是带来人生的转折,每天走路也精神了。

可是,人生就象是做实验,一下子看不透。比如说对一个城市的了解,刚开始我什么地方也去不了,因此没有什么眼界,看到的城市就只是学校周围这一块。后来花了时间学了开车,就逐渐到周围的商厦里面去买东西。一开始去近一点、低档一点的地方,后来再到远的地方,再后来就到10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玩,把南加州跑遍了。可是,跑遍了以后,同一个地方再去第二次,有劲吗?

做实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开始也是有点害怕,不知道第一篇文章从哪里出来,做什么东西。但是一旦着手做事上手了以后,第二篇、第三篇、第N篇就哗哗哗地出来了,对科研的感觉也逐渐加强了。可是,我敢说当时我还是悟性不足,主要是指我当时盯住科研、日夜开工,一心想把科研做好,但是却没有怎么想我将来要做什么,也没有怎么进行宏观的设计、打造。所谓宏观的设计就是如果你想要做教授的话,就要在做博士的时候吃下十本书,打下深厚的基础,甚至想清楚将来要做什么课题。也许对于巨牛无比的人(比如说出2篇Nature或者10篇JACS的人)来说,他只要整天埋头做着实验,到时候工作自动找他;但是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光做实验不想清楚将来想干吗那是要吃亏的。

就这样,通过近五年的潜伏,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并不十分兴奋,因为那只是一张纸片。我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博士后工作中,没有时间参加毕业典礼。我对“博士学位”一向看得很淡,我很少对别人说自己是博士,因为在现在的工作单位,马路上几乎人人都是博士。

这么看来,出国读博士经历了兴奋(拿到offer)、既向往又恐慌(上飞机前)、陌生又新鲜(下飞机后)、理想主义(蓝天白云)、现实主义(油盐酱醋)、沮丧(无依无靠)、振作(努力做好研究)、单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心路历程。

偶尔,回到过去读博士的那个城市,却感到现在的自己对于那个城市,只是匆匆的过客,竟然提不起激情,因为不在那里住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怯于回中学看看,怯于回大学看看的原因。不是不爱学校,而是感到过去很遥远,如同是别人的故事,仿佛在另外一个世界。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964-226420.html

上一篇:以实际行动设计、打造自己的简历【修改后发表】
下一篇:幸福与不幸福的相对论

29 何政树 武夷山 唐凌峰 徐磊 沈智元 章成志 张乾兵 艾云灿 刘进平 余孟孟 蒋敏强 王号 杨远帆 曹聪 王亚娟 周春雷 陈国文 徐峰 马福民 刘艳彪 刘畅 王启云 王海英 曹阳 高绪仁 侯振宇 kincaid furious mxls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