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ngshuhui http://songshuhui.net/about

博文

数字时代的食品召回

已有 2299 次阅读 2009-8-20 19:26 |个人分类: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FDA, 食品召回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8-19 17:44

这是今年7月份的美国食品技术协会会刊《食品技术》上的一篇文章的标题。食品召回在美国是很平常的事情,差不多每个月都有。这本杂志之所以专门讨论这个话题,在于在这个“数字时代”,食品召回对于管理部门、企业和公众,都意味着太多新的东西。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数字时代”对食品召回的影响,那就是——迅猛。

文章讨论的例子发生在今年3月份,食品巨头卡夫在24号通知FDA他们在来源于加州某公司的开心果中发现了沙门氏菌污染,然后从25号开始其旗下的一家公司开始召回含有开心果的产品。同一天,还有另一家公司也宣布了同样的举措。30号下午,FDA发表公告,要求消费者不要食用开心果及其产品。31号早上,有一个网站转贴了FDA的公告。31号上午11点,一家叫“The Huffington post”的网站也贴出了这个消息,当天点击率高达230万。几个小时之后,若干个网站以及博客跟进,开心果及其制品可能感染沙门氏菌的消息广为人知。

开心果

那家生产开心果的公司宣布召回一百万磅(大约454吨)开心果。由于开心果是许多食品的组成部分,所以许多含有它的产品也受到牵连被召回,比如冰激凌、糕点等等。FDA一直不停地往召回名单里加产品,到6月23号的时候,被召回的产品种类达到了664种。

有多少人因为这些产品染病呢?FDA只收到了两例报告,而且是病人自述,没有得到确认是由开心果导致。不知道有没有人认为美国人是在“小题大做”,至少美国政府和企业公开的态度都很支持这种做法。在开心果事件之前,还有一个类似的花生召回事件,也是因为一批被沙门氏菌污染的花生导致可能使用了该批花生的无数产品被召回,实际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因为它生病或者中毒的病例。在此事件之后,奥巴马说“不应该有父母需要担心孩子因为午餐而生病”。

经常有人说FDA批准了许多“有争议”的食品添加剂等食品成分,觉得它是个很不可靠的机构。但是FDA在美国人的心中是很可靠的,他们有几千人分别在全美各地,监视着食品药品等等管辖范围内产品的生产流通。他们的威望不仅仅是来自于制定的法律,而是他们很“较真”地执行这些法律。是否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民众就业,或者“地区形象”,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

对于食品来说,法律和规定能否被严格公平地执行是安全的保证。正如奥巴马在谈到他要建立的美国食品工安全作组的作用时说:“……并且确保我们不仅仅是制定保障美国人民安全的法律和规定,而且去实施它们”。

在这种前提下,企业也会严格自律——如果犯了错,很难侥幸逃脱,也没有政府官员能够“为了大局”去“保驾护航”。象开心果事件中的卡夫等厂商,是主动报告自己的产品也被污染,并且在FDA有反应之前宣布召回。这种“危机公关”的态度,反倒是损失最小的——在公众眼里,他们至少是在主动地清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如果他们也是装作不知,继续销售,等到事发,再把责任“推给”供货厂家,一来在法律上站不住脚,二来消费者根本不会买账。实际上,卡夫、雀巢这样的食品巨头召回产品并不罕见,但是他们总是以一副“高标准、严要求、主动承担”的面貌出现,所以一次一次的召回事件也没有对他们的声誉造成大的伤害。

如果主管部门总以“大局为重”去“帮助企业”“摆平”安全危机,而企业则习惯于通过“上层路线”、“摆平出头鸟”“搞定媒体”来进行“危机公关”,那么消费者就怀疑一切,宁愿相信留言蜚语——这样的一种关系就成为一个“死局”。主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本来应该是共赢共生的关系,在“死局”里却是互不信任,都受伤害。

在数字时代,信息的传播一日万里。没有人能够“搞定”所有的媒体,尤其是网络。当企业不被信任,主管部门的结论也被习惯性质疑的时候,真真假假的信息就会如洪水泛滥。如果我们觉得总是生活在不安之中,那么是否该让一些部位“死掉”,从而下出“珍珑”棋局?

本文已刊发于《新京报新知周刊》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090-250548.html

上一篇:想撒谎,没门!——“吐真药”传奇
下一篇:嘉年华回顾:不枉年华一场(2,丫米版)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