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高校里的博士教师
热度 11 李东风 2020-4-25 14:13
大学老师是令人向往的职业。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是现在大学老师的最低门槛。 文革前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都来自海外。建国前的来自欧美,建国后的来自东欧和前苏联。改革开放后,1983年5月,我国首批18位博士诞生。近四十年来我国的学位制度全面趋 ...
11893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11
研究生论文评审问题
热度 3 李东风 2020-4-24 12:36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硕士研究生经过2-3年的努力,当论文完稿提交的那一刻,就期待着答辩和毕业,准备迎接新的岗位。 研究生答辩前的一个重要程序是论文评审。评审的结果决定能否参加答辩。因此等待评审结果期间,研究生心里是惴惴不安的。 论文完成需要导师的付出,在一次次批改中,论 ...
10505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分配问题
热度 4 李东风 2020-4-22 09:29
每年到了招生季,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就是老师们热议的话题。这与导师们工作业绩息息相关。 国内现在的研究生分两类:学术型和专业型。在这里我把指导研究生的导师也分两类:学术型喻为一线,专业型喻为二线。 学术型研究生是传统做科研的,三年制。其招生名额在本世纪初有一个大的增加,主要是考虑本科生就业。但实 ...
12594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4
如何评审项目,文章,毕业论文
热度 5 李东风 2020-4-19 13:31
又到了项目,毕业论文评审季。评审,对于大学老师是经常性工作之一,尤其是教授们,经常收到项目,奖项,文章,毕业论文等评审材料。但是评审的处理过程却有不同。 项目,奖项评审与中标率有关。每年的国家基金大约25%左右获批,意味着大多数是无缘的。因此评审比较严格,不可能每项都过。因此落榜者网上难免有吐槽的情况发生 ...
12095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5
谈大学生的语文水平
热度 6 李东风 2020-4-15 07:42
记得当年我毕业留校时,我的一位老师对我说,尽管我们是理科出身,但语文水平对于一生至关重要。一个先天语文基础薄弱的人不可能走得太远。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验证。 作为大学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还要做科研。教学对口头表达要求很高,而科研写文章则要求较好的书面语言。 笔是心灵 ...
9614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6
茶馆有茶馆的规矩
热度 4 李东风 2020-4-13 07:47
我写此文,是针对近期科学网一些博主的做法。 我认为科学网给高校,科研院所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发声的舞台,对我国教育,科学领域的问题展开讨论或建言,这也是老师们关注的事情。经常上网的老师一定是对科学网情有独钟,热心的人。我把科学网比作一个茶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我们都不是决策者,但又是其中的一员 ...
2406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基于”的滥用
热度 2 李东风 2020-4-10 12:29
最近审阅论文和项目,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论文,项目的题目喜欢用“基于”二字。基于变成时髦热词。我好奇查了一下网络和近几年的学生论文,发现 有些学科 “基于”出现在标题的论文占 30-40% ,甚至更高。如此偏爱,达到痴迷的程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以至于我一看到这两个字就要吐血,实在看不下去。 ...
4326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思想禁锢是科研改革的桎捁
热度 15 李东风 2020-4-10 09:43
从四维到科研评价体系,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 始终是科学网热门话题 。但是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 人们在科研政策导向下,已经适应了,甚至麻木了。对未来科研评价体系,似乎也不抱什么期待。一些学校最近出台的考核政策,似乎囿于已有的思维惯性,还是换汤不换药。不唯SCI,不唯因子,不唯奖项,不唯头衔,唯什么? ...
10613 次阅读|30 个评论 热度 15
“唯”SCI与政绩
热度 6 李东风 2020-3-2 12:50
随便浏览一下国内各高校网页,若有新发表在高因子刊物的文章,一定是占据页面头条新闻。这些报道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我校某某人在国际顶刊发表了论文,而且把影响因子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强调。好像憋了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跨越”和“突破”。给人的感觉就是炫耀。至于学术贡献,寥寥几句,一笔带过。观众很难从文章的题 ...
4221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6
SCI论文不应成为评价科研的唯一标准
热度 20 李东风 2020-2-24 08:02
在抗疫 期间,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引起广泛热议和关注,对多年广泛诟病的唯SCI评价体系再次喊停,说明国家这次动真格的了。 不可否认,从上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率先使用SCI并推广以来,对我国科学与国际社会接轨,推动科研发展有正面积极的 ...
10843 次阅读|35 个评论 热度 2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