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fei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ifeichen

博文

寻找心理定律:一、新理论和新方法

已有 2534 次阅读 2014-5-3 11:38 |个人分类:心理定律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思维, 心理, 意识, 人性, 定律

   本系列文章致力于介绍一套解读人类心理的原创理论,它将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还原成若干科学定律,因此称之为“心理定律论”。

   心理定律论的理论体系和学术基础已经基本表述在学术专著《心理定律论——人类本性的科学还原》(陈志飞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月)中,但是对于非神经科学领域的读者,该书的一些内容太专业,不少人反映读不下去。有鉴于此,本系列文章将用科普语言来介绍心理定律论的主要内容,希望能提供有意义的思想和知识。

   在人类几千年的探索中,人性的概念如此丰富,如此深奥,如此复杂,却又如此重要。对于研究科学的人来说,我们总是试图将世界的现象,包括人的本性,简化成基本的、可检验的原理和定律。

   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物质运动的核心规律,经常会提出一些理想模型,比如说“质点”,它有质量却没有体积,这样可以将动力学现象更突出地展现出来,使力学规律更清晰地表达出来。当这些规律研究清楚之后,就可以借助数学工具(如微积分)将有体积的物体的力学规律描述清楚。

   心理定律论研究的基本对象也是一个理想模型,叫做“心理主体”:一个神经系统已发育成熟、感觉健全和神智清楚的人可以看成是一个心理主体。按照这一通俗定义,婴幼儿、精神病患者、老年精神疾病者、醉酒吸毒者等等,都不算心理主体。任何人进入睡眠或昏迷状态时也不算心理主体,尽管他在清醒时可能是个什么人物。可以说,这是对人性的去繁就简。

   有一点必须申明:这个理论不是对现有学科的挑战,而是为现有科学成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由非传统学科的研究者来解读和整理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中的重要发现,从而形成一套不同于传统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为这个领域提供更简明的思路和总结,为研究和普及应用提供新的有力工具。说的直接一点,就是为了寻找基本的心理定律。其研究方法,包括事实分析、理论归纳和实验验证三个方面。

   首先,要将已有的神经科学事实进行分析。为了分析,不可避免地要建立一些新的概念,这是任何一个学科中都有的现象。比如物理学中的力学定律,需要采用“加速度”等概念,因此在介绍定律之前先要定义加速度,而定义加速度之前还需先定义“速度”,等等。类似的情况是,我们的心理定律中需要“感觉模式”等概念,而定义感觉模式之前还需定义“神经信息群”,诸如此类。通过这些工作,分析出了神经信息群活动的一些规律,也就是“神经信息群原理”。

   其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心理学层次上的涵义,形成心理学的基本命题,也就是各条心理定律。在这个过程里,往往需要心理科学事实的补充,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哲学思维。

   最后,要通过实验来对这些所谓的规律和命题进行证伪,由此提供新的科学事实,并改进理论归纳的结论。

   沿着本系列文章的阐述逻辑,读者最终能看到关于意识难解问题的诸多答案:意识的内涵;主观意识的可研究性;第二者的意识问题;动物的意识问题;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自由意志问题;等等。



https://m.sciencenet.cn/blog-859583-790881.html


下一篇:寻找心理定律:二、系统划分和研究切入点

1 李盟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