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说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onjo828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求知忌满,得志莫狂。

博文

“克莱登现象”的浮躁

已有 2602 次阅读 2010-5-18 09:54 |个人分类:时政评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克莱登现象”的浮躁
  文/周子勋
  关于中国造假的新闻不少。最近,笔者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了其中三个新闻很值得关注。
  一则新闻是:曾任美国南加州大学讲师,并在中国从事咨询工作的兰迪-波洛克近日在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称,我在中国的学生不是新近毕业的大学生,而是中层经理、金融分析师和国企、跨国公司的市场专员。他们大多聪颖而具有个性,也并非没有才能或观点。但是,他们的思维被教育体制给束缚了,这个体制几乎不强调或者奖励批判性思维或者创新发明。在我在中国学校的两年间,中国学生从网站或者《哈佛商业评论》上抄袭论文已成为例行方法。案例研究辩论被正反双方共同传抄,然后背诵。学生们频频表示,相比于发明和创新,抄袭是一个超级商业策略。(出自环球时报2009年5月6日)
  另一则新闻是关于“重庆大坪中学女足勇夺世界中学生锦标赛冠军”的新闻。有媒体爆出,重庆大坪中学女足实际是中国女足少年队。指责中国为了荣誉而制造出的“体育造假”。(出自网易体育2009年4月23日)
  还是一则新闻是“文凭造假”事件。据媒体披露,中国在法国土伦大学的留学生花钱买文凭的事件,这一事件不仅在法国闹得沸沸扬扬,而且在国内也是备受关切。随着买卖事件的影响扩大,法国教育部门宣布对土伦大学展开行政调查。法国土伦大学企业管理学院的一名教师,向当地司法部门告发有数十名中国学生,以交钱为条件获得了学士和硕士文凭,但其中一些学生的法语讲得很糟糕,似乎不太可能通过考试。(出自CCTV《新闻1+1》2009年4月17日《洋文凭:很精彩还是很无奈?》)
  三则新闻,一样的情素,给人的印象就是中国造假。不单单是某个人的事情了,而背后彻骨的造假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已然浸润到民众的骨血里,成为“进步”的手段。
  诚然,这样的新闻对于我们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甚至几乎麻木了。无法再批评国人,再多的批评也禁不住已经的丢脸和丧失的颜面,何况鲁迅先生对国民的劣根性已经痛骂了那么多年了,那些匕首都无法扎痛人心,我们更不用浪费精力。但我们不禁要追问,造假的背后,根源是什么?
  看过钱钟书《围城》的人都会对“方鸿渐”在照相馆里拍了一张“克莱登大学”博士照后就荣归故里的场景印象深刻,这个小说中的情节从此成为了公众心目中假文凭的代名词,现在看来,这种对留学生通过快捷方式获得文凭的描写,仍有它丰富的讽刺意义。
  自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似乎对外国从此有了一个天堂的概念,于是为了摆脱穷苦落后的面貌,我们的先辈前赴后继的向西方学习,那个时候的人们基本上是没有时间对克莱登这样的事情感兴趣的。
  然而时过境迁,这样的问题还是免不了被聪明的人从废墟里拿出来当作纪念。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奇缺,使得高等教育成为一种奢侈,于是很多人在社会利益的驱使下,变着法子“上大学”,最终使得这个浮躁的社会成为了这些人自由买卖的巨大市场。
  如果说在教育普及化之前,文凭的意义对于那些奋斗多年而无一凭证的人来说还有一席之用的话,教育的普及最终导致文凭泛滥而使得一文不值。
  从1978年以来,我们为了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施了几种形式的留学生教育,早期主要是以国家计划公派为主,我们可以姑且称作那是一个少而精的时代,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市场化,这个大门打开了,大家自由流动的空间越来越多。
  纵观目前的留学目的无非有两类,第一类就是有些学生、有些人员对国内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和科研的水平感觉到有些欠缺,而国外有比较的优势,所以到那里去是要学别人优秀的、先进的东西,可以比较,这就是我们说的学人家先进的一类。
  而第二类,有一些是在国内,基本上没有足够的竞争能力进入好的大学,特别是获取大学的入场券,因此转而绕道到国外,而国外也瞄准了我们国内存在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市场,所以它也来回应这种需求。于是就造就了一批“曲线救国的人才”。
  但是不管是取长也好,还是曲线救国也好,都有其实际的市场,这就是我们对所谓的海归的不正常关照是起着决定作用的现实。我们随意的可以看到,几年前所谓的海归有非常好的就业环境和市场,在一些单位,包括住房、包括孩子入学等很多方面有一些优惠的政策,对于目前经济条件有限的国内人士来说,这样的条件就成了一个难以放弃的诱惑,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误导下,很多人为了获得这样的待遇,使出浑身解数也要到国外去镀一下金,结果可想而知。
  当我们整个社会都出现处在浮躁气氛当中时,各种丧失道德的行为就不再被认为是可耻的行为了。近年来,从大学教授虚构科研成果,到抄袭别人成果。以及美名山寨的现象足以使得我们难以逃脱这种毒瘤对我们的侵蚀。毒瘤是功利,是虚荣,是中国人好大喜功的面子。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西方国家用了三四百年的时间才走上的道路,我们真正开始走的时间还不到30年,这样的时间同中国过去数千年遥遥领先西方的时候相比,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还原我们自己。这对于那些短短数十年生命的人来说或许会感觉很不舒服,于是各种冒动浮躁的思想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紧紧的困住我们的思想。同时注定我们无法回避各种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有悖常理的事情。两千年前孔子强调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可现在,这个民族的筋骨已经被各种利诱摆布的支离破碎了。一个没有筋骨的民族,只会灭亡取辱。


https://m.sciencenet.cn/blog-86879-325702.html

上一篇:从物价指数看经济走势
下一篇:中国产业升级何故困难

4 潘学峰 张旭 侯振宇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