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学习之间的张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keliu 求是育英,海纳百川。 教我育我,终生难忘。

博文

独墅湖畔这五年——三位见证者眼中的高教区 2007

已有 1250 次阅读 2010-5-1 22:14 |个人分类:Yangtze River Delta|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历史, 苏州, 五年, 独墅湖, 三位见证者

http://www.sipac.gov.cn/sipnews/yqzt/dshgjq/kjxq/200904/t20090422_42241.htm

独墅湖畔这五年——三位见证者眼中的高教区


    苏州城东,独墅湖畔,一座科教创新之城正在兴起。
    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独墅湖高教区已从5年前一片广袤的农田到如今高楼林立、现代设施齐备,一座座教学楼、科研楼、图书馆、体育馆拔地而起;从 5年前人烟稀少、寂寂无名到如今人文荟萃、生机勃勃的教育桃源,十余所中外知名高校汇聚于此,越来越多的学子走进这里;从5年前交通闭塞的城市郊外到如今生活、出行便捷,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城区,高教区用5年的时间在独墅湖畔创造了一片新天地。而几位普普通通的人物,用他们的亲历见证了独墅湖畔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化创新之城
    陈教授的记忆:第一学期从中秋开始

    陈教授,2003年作为中科大苏州研究院首批工作人员进驻高教区。
    【经历自述】记得很清楚,我们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第一期的MBA班招了77人,开学那天正好是2003年的中秋节,园区的领导还带着月饼来看望我们。现在,我们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已经开出了8个专业,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学生人数达到了近千人。苏大、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校区我们是看着建起来的,那个建设的速度真是快啊。更重要的是,高教区内的学校越来越多了,同时一种协作创新、各校共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事实说话】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叶峰告诉记者:一所大学的财富,首先在于校园的文化环境,在于老师、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教室、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高教区的最大成果首先是一种创新环境的形成,而不是引进建设了多少个具体项目、多少所学校。对叶峰的这一观点,记者最初感到有点困惑不解,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个观点多次得到了印证。
  独墅湖高教区云集了多所国内外名校,汇聚了各学科的专家,拥有图书馆、实验室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储备库”。同时该区还把教学与产业、教育资源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在科研项目开发、实验室建设上和科技企业加强合作,还在一些知名软件、电子、机械类企业中设立学生的实习基地。这种优势结合使高教区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有了更好的创新平台。
    发展理念中的精品意识还体现在对区内人文环境的构建上,湖畔论坛便是其中一个知名文化品牌。作为高水平、国际化、开放性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湖畔论坛广邀学界、商界、政界知名人士参与,可谓“谈笑皆鸿儒”。
  去年苏东水、Robin Saxby爵士、王蒙等国内外名师巨匠做客论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有更多的“学界明星”走进湖畔论坛,区内师生及社会公众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名人零距离接触,与名家面对面交流。此外,区内几乎每星期都安排了各类公益讲座、系列文化专题活动、艺术展览或学术沙龙等,文化氛围日益浓郁。
    这种创新意识与独墅湖高教区的文化氛围融合,打造了高教区独一无二的创新文化品牌,这也是高教区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法宝。
    科教创新之城
    祝师傅的心愿:让儿子来这儿上大学

    祝师傅,2003年应聘为高教区免费班车首批司机。
  【经历自述】2003年9月,班车刚开出来的时候,只有两辆车子,途中停靠3个站点。不过那时人也少,只有中科大和西交大的两个研究院,老师比学生人数还多,所以经常跑空车。当时还老是瞎担心,会不会因为乘客少而把班车停掉。
    如今学校多了,有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港大思培、苏州大学,还有了体育馆、图书馆……听说现在光学生就接近3万人。车队里的大客车也增加到了10辆,停靠站点达到了16个,一天要跑近90个班次。但就是这么多车子、这么密的班次,平均每趟车载客还是要超过60人。虽说现在工作强度大了许多,比最初要辛苦不少,但心里是踏实的啊!
    我儿子13岁,在老家盐城已经上初中了,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能考到这里来上大学!
    【事实说话】高教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实现国内顶尖学府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强强联合,积极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高教区已吸引和新设立了8所高校在区内办学,他们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苏州大学新校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和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
    高教区不仅名校云集,一大批重点实验室也是其产学研协调发展的鲜明特色。目前,高教区在建的科研平台与研发机构共22个。其中,苏州市重点实验室11个,国际合作平台1个,省部级以上工程中心3个,研发机构3家。此外,高教区内还建有生物纳米园和创意产业园,纳米园是培育生物科技与纳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创新基地。创意产业园定位于软件研发、外包和动漫游戏等,是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重要载体之一。
    今年3月,裴文江教授带领25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从东南大学移师高教区,全身心投入到苏州市无线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该实验室研究人员与三家公司合作共建了三个联合研究中心,针对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需要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进行项目开发。预计到今年底,该实验室将有10个产品问世。
  中科大苏州研究院黄刘生教授说,在这里搞实验室的一大特点是,有一个老师和硕博研究生组成的团队,有项目,有方向,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现在,他们这里有计算机、机电一体化、水环境、火灾科学等多个方向的实验室,23个博士后、老师等带领大约140个研究生,在这里从事6个国家级的实验项目,今年还在申请1个国际合作项目和3个江苏省项目。
    园区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陈龙博士告诉记者:高教区的科研机构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实验室,更是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它们的研究和园区及苏州相关产业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此外,高教区也努力基于这些引进的实验室孵化出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时尚生活之城
    罗老板的骄傲:开出了第二家饭店
    罗老板,2003年高教区学生生活区首批入驻商户之一。
    【经历自述】5年前,当我知道独墅湖边研究生城店铺招租,便和家人一起兴冲冲地赶过去了解情况。可看到的只有几个刚开工的工地,商铺还只是在概念图里,发展前景虽不明朗,但我想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总归不会错的。所以,最后还是决定把创业的起跑点放在这里。2003年下半年,我那个位于学生公寓一期的阿东菜饭店开张了。
    刚开始那两年生意难做啊,真的是冷清到没人!最初只有中科大的几十个学生,到了晚上经常半小时都看不到一个人。那时候从家里到店里也特别麻烦,每天要坐2个多小时的中巴车来回,而路边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个大土堆,这里每一幢大楼都是我看着造起来的。现在,交通方便了,从家里到店里自己开车只要20分钟。
    第一批入驻的商户大概也只有我坚持到了现在,那时谁会想到有今天的红火啊!挺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现在生意就好做多了。去年年底,在高教区文星广场商业街,我投资120万元开出了第二个店 “豪友来中西餐厅”。
  【事实说话】如今的高教区,学习、科研和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完善。借鉴英国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等国际名校规划理念,营造共享、开放式的高等教育社区,高教区众多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师生公寓、商业街、免费班车等为区内各院校师生提供了学习和生活上的便捷服务。近期,设施先进的影剧院、学术交流中心等场所将陆续投入使用,高教区教育、文化、娱乐、餐饮、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完善。
    园区独有的邻里中心模式也移植到了这里。今年5月30日,为独墅湖高教区建设的邻里中心翰林大厦在独墅湖高教区奠基。翰林大厦周边分布着开发中的翰林缘花园等住宅区,其中翰林缘花园有约4000套住宅,入驻人口将有1万多人。建成后的翰林大厦将继续保留超市、邮局、药店、社区活动中心、菜场、卫生所等12项必备的功能配套和邻里假日酒店,将成为高教区新的生活服务中心。
    除了区域内四通八达的大道,独墅湖桥隧工程也将于今年年内建成通车,通车后自市区东南环立交直达高教区全程只需6分钟。该工程是目前国内城市中长度最长、宽度最宽的一条湖底隧道,它西接东南环立交,东至园区星湖街,全长7.37公里,其中隧道长3.46公里,隧道一侧出口即为高教区,这将极大方便高教区及园区湖东地区与古城的交通联系。

《苏州日报》2007年10月4日
记者 燕冰 通讯员 倪卓琳 实习生 刘懿



https://m.sciencenet.cn/blog-93131-318643.html

上一篇:上海世博之行之一 附照片
下一篇:名人的秘密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