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业余的才是美好的 精选

已有 5589 次阅读 2009-10-18 12:59 |个人分类:人生漫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研活动, 职业, 业余

“凡是业余的,才是美好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他毕业之后在专利局当个小职员,有相当多的空闲,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就是在专利局期间,他发表了几篇著名的论文,包括狭义相对论。后来,他告诫年轻人,要他们不要急于确定专业,先找一份有充足思考空间的工作来干干,然后再决定是否进入专业研究的行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与一位从事科学史研究的学者谈起爱因斯坦的这个观点。但他却认为当今科学已非常专业化,业余的再如何努力也很难为专业研究者所承认。科学研究已壁垒森严,没有经过正规的科班训练、没有融入科学共同体、没有相应的科研条件的保障,业余人士几乎不可能成为一鸣惊人的大家。也就是说,爱因斯坦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明日黄花,以后不可能再有这样幸运的事情了。

直到现在,我对上述观点依然持一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态度。的确,从把科学作为一种职业来说,上述观点绝对没错。真要想要得到专业人士承认,你就得职业化,否则便谈不上科学研究。在我读博士时,一位经济学家在给我们讲宏观经济学时也说,经济学中用的很高级的数学工具在实践当中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但是,要想成为经济学家,就得会玩这套“花活”。否则任何人都可以就经济问题发上一通议论,人人都能成为经济学家。股票市场上的人可以说都有一套自己的经济见解,但是却不能把他们看成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而那套繁琐的数学工具,便是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的“槛儿”。这套数学工具除了是他们交流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经济学家追求高雅的表现,是他们的学术包装。这种说法不管对也罢,错也罢,现实情况就是如此。这颇有点“金喇叭”的意味,只有拥有金喇叭的人才能对学术问题发表见解,政府也只听这些有金喇叭的人的意见,其实不仅是政府,就是广大民众,也是在听金喇叭的声音。这大概便是所谓专家治国的道理。

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所谓业余的,并不一定就出不了大成绩。那些职业化的人物,果真就那么可靠吗?在我看来情况也不尽然,由于过份的职业化,把人都搞痞了,因而有的时候也就有一种不在乎的意味在其中。尤其是埋头于事务堆中的专业人员,那种好奇、惊赞、敬畏的心情似乎都随着岁月的流失而丧失掉了。这大概就是许多科研人员平庸的缘故吧。就拿那位经济学家说的那套高雅的数学工具而言,有多少掌握了它却又无所作为的经济家呢?我想一定不少,这或许便是职业化的悲哀吧。

爱因斯坦曾把搞科学的分成三种人。第一种是具有献身精神的,这种人他认为为数极少,但贡献极大。第二种人是运动员型的,从事科学研究在于表现他们自己的才智,如果不是从事科学活动,他们也可以在其他领域做出出色的工作。而第三种人则是把科学活动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把科学研究当成一种职业。整个科学队伍基本上就是由这类人物组成。

对于第三种人而言,很难说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对于他们来说,科学活动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人为了生存,总得做些什么,而从事科学研究不也是一种营生吗?他们并不是没有成绩,但也不用指望他们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举措。许多人碌碌无为一生,终未有所成就,对于他们而言大概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搞点业余的呢?在我看来,一个人的闲暇是最为珍贵的,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稻粮谋。一天下来已经疲惫不堪。真正业余时间总是希望有所放松、有所娱乐、有所休息。又有谁乐意将自己的闲暇用于吃力的研究活动呢?所以说,如果真有人把闲暇用于科学研究,他要么是个疯子,要么就果真对某门学问有真正的兴趣。因而,除了判定某人不是疯子之外,凡是业余的研究活动我想或多或少都是值得称道的。就是在这种业余活动中有着闪光的火花。而这种火花却往往是那些做痞了的职业研究人员所缺少的。其实,就连那些职业人员如果真对某课题着了迷,也会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上的,并不是从纯粹的功利目出发。我想每个曾经从事过科研活动的人都会有同感。

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美好的业余活动呢?这的确是个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489-263324.html

上一篇:信息哲学:一个简略的考察
下一篇:疾病与幸福

16 周可真 武夷山 王晓峰 刘全慧 鲍得海 罗帆 吴飞鹏 迟菲 刘畅 吕新华 juscojack kx25 yinglu zhaowanfu colorfulll stelynn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