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非概念论与信息哲学

已有 4166 次阅读 2013-4-12 15:29 |个人分类:信息哲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信息哲学, 非概念论

达米特1993年写了一部名为《分析哲学的起源》(Origins of Analytical Philosophy)的书这本书特别提到了埃文斯的著作《所指的多样性》(Varieties of Reference)。达米特对埃文斯赞赏有加,特别是埃文斯关于信息的论述。达米特是这样说的:(埃文斯)认为有一个比知识更天然和更基础的概念,对此哲学家已经花费了不少气力,这个概念便是信息。信息由知觉传递,由记忆储存,尽管也通过语言传递。在恰当地达到知识之前有必要集中在这个概念上。例如,获得信息无必要理解使其具体化的论点;信息流的运作层面要比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更为基本。我认为这个我认为这个观念值得探讨。在我读到埃文思的著作之前,我从未有过这个想法,或许这个想法是有结果的。这项工作与传统的认识论也截然不同。《指称的多样性》是埃文斯死后由他的同事麦克道尔整理出版的,读起来相当困难。



埃文斯是位非概念论者,非概念论认为幻觉(hallicination)和知觉经验(perception experience),都属于感性经验(sensory experience),即与感官有关的经验,只是被动接受原始材料(raw materials),我们关于世界的思维是在对经验进行概念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易言之,非概念论认为感性经验中没有概念能力的实施,由经验到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埃文斯写《指称的多样性》时,显然深受当时迅猛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他把人的知觉系统视为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因而,埃文斯的非概念论,从某种意义说,具有一定的前瞻意义,有人评价说是一种很“科学”的理论。埃文斯在提出这一理论时,他说道:“当人知觉到某物时,他是在接受或收集世界的信息。1982, p. 122) 之于埃文斯,知觉者所接受或搜集到的信息并非没有意义的原始材料,而是“已经充满了(明显的)客观意义。”(1982, p. 123)这些所谓具有明显客观意义的原始材料已经经过了接受者的过滤,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被接受者所需要的,他所需要的才是充满了意义的,否则就没有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有相当大的相对主义倾向。


知觉经验与思维的关联也是埃文斯所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们达到有意识的知觉经验之前,感官输入不仅与我所一直描述的方式的行为倾向相关联……而且感官输入还可以为思考、概念应用以及推理系统服务;因此,主体的思想计划以及深思熟虑也系统地依赖输入的信息性质。”(1982, p. 158)虽然他重视知觉经验与思维的关联,可他坚持认为知觉经验是非概念的,即当达到知觉经验之前要通过信息这一“屏障”,然后才能由思维对知觉经验进行加工。关于这一点,埃文斯说:“主体通过知觉所获得的信息状态是非概念的,或非概念化的。根据这种信息状态所做出的判断必然与形成概念的过程纠缠在一起:从知觉经验向对世界的判断移动时(通常以某些可以言说的形式),就会实施基本的概念技巧。(1982, p. 227)上面所述就是埃文斯的非概念论的基本内容。其基本思想就是:知觉经验是非概念的,即主体在知觉世界时不实施概念能力;我们关于世界的判断是通过实施概念能力而将知觉经验概念化得到的。而所有这一切完成之前,必须要经过信息这一关口。所以,埃文斯的非概念论与信息加工的理论密不可分。同期的另一位牛津的哲学家皮考克也关注经验的概念性问题。他不遗余力论证并捍卫非概念论,即“知觉的确没有任何概念内容。”其他人还有Tim Crane和Michael Tye。


那么根据埃文斯的论证,感觉经验之所以成为可能,必须经过信息加工。而信息加工或信息处理又是信息哲学所要涉及的关于知识论的内容。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489-679544.html

上一篇:从“卷宗社会”到“大数据社会”
下一篇:空着的房子与空着的网络空间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