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滔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iver 科学报道,曾供职于《财经》杂志、《科学新闻》杂志 联系我:dahesun@163.com

博文

“吃什么补什么”之高级论争

已有 5148 次阅读 2013-5-26 13: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近来“吃胶原蛋白是否有用以及有什么用”成为热点。综观此次方舟子与松鼠云无心、农大朱毅等网友的论争,其分歧焦点在于:作为美容商家宣称的神奇药物胶原蛋白,其分解产物之一的小肽(两个氨基酸的片段为二肽,三个氨基酸的为三肽)进入血液后能否发挥药物作用。

方认为吃胶原蛋白跟其它蛋白没有区别,都需经过分解成为氨基酸方为人体吸收。即使有少量小肽进入血液将作为外来的抗原引起过敏,终究会被免疫系统清除。云无心等人认为,蛋白质分解后的小肽,进入血液系统后可能发挥药物作用。还有网友如农大朱毅进一步认为,胶原蛋白水解后可能会产生一些有生物活性的肽段,“对于这些肽段能否具备比如信号分子,比如直接合成等等功能,我们目前还不能绝对否定”。

值得注意的是,朱毅这个看法与生物化学中的中心法则格格不入:基因(DNA)在细胞核内合成相信使RNA后,信使RNA作为模板将氨基酸按照严格的序列合成蛋白。方舟子正是坚持中心法则的一方。

假如这些小肽能够发挥作用的话,如小肽能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话,这将颠覆人类目前的科学认知,就成为了中国人迷信的古语:吃什么补什么。

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根深蒂固在中国人脑子里。当然也可以说“吃什么补什么”某种意义上有一些道理,因为食物中的蛋白质由氨基酸分子组成,那么吃食物中的蛋白质就是吃氨基酸分子。但如朱毅所理解的吃什么补什么,中医将很可能大行其道,生物化学中的中心法则将退居其后或随之修改,这将是多牛逼的一个科学发现,得一个诺奖都少了。假如小肽能够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话,中心法则不仅要改写,小肽也可以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基本单元,也算是氨基酸的一种了,人类氨基酸的组成也就远不止20多种了。

朱毅认为这修改中心法则并非不可能,“科学的发展一直都在颠覆和履新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认识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对未知保持科学的谦逊和尊重。”

事实上,无数号称拥有高科技的涉嫌欺骗的广告正是打了这个旗号来进行宣传的:已有科学研究表明……,这颠覆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从此人类进入了……阶段。

这些骗子公司或者是利用尚未有科学定论的某些实验数据来进行宣传,或者是曲解某些科学研究做广告。对于后者较容易批判,而对于前者,某些人就可能以上述农大朱毅的观点来进行解读。

方舟子认为:蛋白质不能口服直接吸收发挥作用的结论有例外的话,须用实验来证明,而非反过来要求用实验证明其非例外。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多肽产品呢?最合理的做法是“各种蛋白质口服之后都没有区别”来否定。如果举一些蛋白质能被少量吸收的例外,就是变相地在为假保健品辩护。

一般而言,对于一个(或一类)产品的商业化,只有在科学研究较为确定的前提下方能进行商业推广。药物研究即如此,需要进行临床一、二、三期试验才能进行销售推广。对于人们关心的转基因作物研究亦要求严格。

对于胶原蛋白的研究远未达到如此地步。云无心等人也承认,进入血液的小肽其生理、药理是否有作用,以及有何种作用、作用机理等均远未清晰。

事实上,对于“吃什么补什么”还有另外的推断。2011年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发表论文称,植物的微小RNAmiRNA)被人类食用后可进入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并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

这个研究引起很大争议,这当时曾被science等多个顶级杂志拒载。RNA是基因(DNA)的翻译产物,可以指导蛋白质合成,而微小RNA是长约2123个核苷酸的RNA分子,可调节其它基因表达,但属于非编码RNA,即无法进一步转译成蛋白质。

科学界一直认为RNA均为生物体自己合成的产物,并没有某生物舶来RNA为己所用。但张辰宇的发现却是,植物中合成的微小RNA竟能转移至动物体内进而发挥作用。这个研究的确争议巨大。

假如事实如此的话,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含有大量RNA,我们岂不是每天都被包围在微小RNA改变我们基因表达的危险中。更有人进一步担忧:转基因作物的微小RNA岂不是一样能进入人体进而改变我们的基因表达?也有许多人认为有乐观的一面,他们由此得出“吃什么补什么”的结论,也有人由此推断,中药可能是通过微小RNA来发挥药效的。

微小RNA的功能尚需更多实验来求证。在此,我们只能期待张辰宇的研究得到更多独立实验的支撑,胶原蛋白小肽的问题则因为目标模糊而求证难度更大。要有颠覆已有定论,需要有大量结结实实的研究来支撑。这是最基本的科学研究准则。在此之前,商业化推广的产品只能是涉嫌骗人的事物,大做广告的试验研究也可能是伪科学走入歧途。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9942-693630.html

上一篇:云南白药争议
下一篇:答复刘华杰先生疑问

5 孙学军 曹聪 高建国 陈筝 cloud02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