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松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stpen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译审

博文

遥想夏家胡同

已有 2005 次阅读 2014-1-3 10:1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遥想夏家胡同

 
■潘小松
 
《红楼梦》里可以指实的地名不止一个,比如鼓楼,又比如兴隆街,再比如东廊下,这些地名在北京旧城都能找到。兴隆街还不止一处。北京西单北石虎胡同的兴隆街和崇文门西侧的兴隆街都离曹雪芹的旧居和活动之处不远。崇文门旧有蒜市口胡同,在磁器口东偏北处;修两广路,曹雪芹家道中落后隋赫德手下留情,没有没收曹家在蒜市口的十七间半房。通州张家湾曹家600亩地和一间当铺也是曹寅在抄家时跟雍正汇报过的财产。通州人民认为《红楼梦》贾琏偷娶尤二姐的“花枝巷”是张家湾的花枝巷。通州人民也认为书里的“恒舒当”在张家湾。通州人民还认为林黛玉进京是在张家湾下的船。
 
《红楼梦》地名不写之写却只有一个:夏家胡同。薛蟠娶的悍妇是夏金桂;她的出身是“桂花夏家”。北京专事养花的地方是“花乡”十八村;十八村以“夏家胡同”为核心,有明万历年建的花神庙一座。夏家胡同周围有纪家庙、樊家村、郭公庄和黄土岗等地名,都属于“十八村”。《帝京景物略》等志书都写到出右安门西南由草桥往西,水泉丰沛,适宜种花。村人以养花为业。这里养花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金代。金中都的西门南门其实也在左近:丽泽、丰宜(益)两个城门至今仍然是地名。凤凰嘴村参天的泡桐树给人印象很深。这里600年前是“凤泉”,有金代城墙遗址。往西南大葆台是一位“李姓妃子”的避暑之地。
 
郭公庄曾经是作家阎连科的“瓦尔登湖”。这里曾经是京西南“世外桃源”。周围有白盆窑村。想是制作花盆的地方。
 
万泉寺的名字恐怕也与泉水相关;万柳村那更说明这里曾经是怎样有绿意。方志说元代这里是达官贵人修建别墅之所。
 
樊家村的地名让人想起《啼笑因缘》里的樊家树。我曾经不止一次徜徉在这个略有古意的村落。
 
现在能在左近找到野趣的只有菜户营南侧一带小河沟那里了。夏家胡同不复存在。一位70岁的老者在过街桥上给我指出具体位置。说老花神庙让小学占了。戏台子就是那几棵老杨树那儿,拆了。难得见我这样的游客,老人家惊讶而高兴:“帮我查查,我们这儿娘娘庙什么来头。”夜幕里,我只能看见东北方向的于家胡同——没来得及拆呢。
 
夏家胡同等十八村花乡种的花,由挑担花郎运到城里。第一热闹的花市在我们宣武区下斜街的“土地庙”花市。应季好花则送到宫里去。花农的技术已经能做到十月往宫里送牡丹芍药。《红楼梦》里送宫花,看似送绢花,实际写的就是往宫里送鲜花。宫里的花一个上午几换是常情。看看《国朝宫史》之类就明白了。
 
玉泉营是目前往花乡的要冲,这个地名也可以证明此地曾经有水。往东北陶然亭也是水泊之处,北京第二有名的花神庙在此地。陶然亭西北角至今有人工花圃,想是多年传承的花艺。
 
陶然亭西有半步桥、鸭子桥之类的地名。白纸坊崇效寺50年前还属于一个赏花的地方。这里有枣树万株,所以又叫“枣花寺”。至今崇效小学里存活有两棵楸树,据说这树种名贵。我则更看重后院遗存的藏经阁,古色古香,很有味道。此寺清代文学家纪晓岚、书法家翁同龢等都来过。有《青松图》一卷题跋累累,最后一任主持把它交给民政部门,从此不知下落。
 
陶然亭正北琉璃厂西南有梁家园。此处也是京城500年前名园。有池亭之胜,雅人至此划船喝酒吟诗。有半山堂和疑野亭,可以西望群山。此地的水来自凉水河。河今天在我家西窗外流淌,我们这地方叫甘石桥,地在广安门外南侧。这条河走菜户营流往亦庄。我跟住亦庄的宪奎兄说:“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我在宣武历史地图上清晰地看见梁家园的绿地标识。明末清初,此地稍北是清初大文人孙承泽的家。至今地名还叫前孙公园、后孙公园。孙承泽是大收藏家。孙家有万卷楼。李鸿章兄弟日后选择孙家修建安徽会馆。至今大戏楼仍存。大门的石狮子也是数百年之物无疑。清代文学家孔尚任的《桃花扇》首演是在孙家戏楼。不知跟安徽会馆的戏楼是不是一回事。清朝的宣武地图上有孔尚任在海波寺(今崇光百货后面的海柏胡同)的“岸堂”标识。那张地图上还没有日后清代文学家、收藏家朱彝尊的“古藤书屋”呢。古藤书屋今存,在海波胡同拆迁的废墟上苟延残喘,南侧还有当年某会馆为纪念竹垞先生修建的“曝书亭”。今天你到嘉兴,能看见朱彝尊老家的“曝书亭”,那是纪念馆性质的,比北京这个幸运多了。
 
《中国科学报》 (2014-01-03 第15版    作品)
遥想夏家胡同

 
■潘小松
 
《红楼梦》里可以指实的地名不止一个,比如鼓楼,又比如兴隆街,再比如东廊下,这些地名在北京旧城都能找到。兴隆街还不止一处。北京西单北石虎胡同的兴隆街和崇文门西侧的兴隆街都离曹雪芹的旧居和活动之处不远。崇文门旧有蒜市口胡同,在磁器口东偏北处;修两广路,曹雪芹家道中落后隋赫德手下留情,没有没收曹家在蒜市口的十七间半房。通州张家湾曹家600亩地和一间当铺也是曹寅在抄家时跟雍正汇报过的财产。通州人民认为《红楼梦》贾琏偷娶尤二姐的“花枝巷”是张家湾的花枝巷。通州人民也认为书里的“恒舒当”在张家湾。通州人民还认为林黛玉进京是在张家湾下的船。
 
《红楼梦》地名不写之写却只有一个:夏家胡同。薛蟠娶的悍妇是夏金桂;她的出身是“桂花夏家”。北京专事养花的地方是“花乡”十八村;十八村以“夏家胡同”为核心,有明万历年建的花神庙一座。夏家胡同周围有纪家庙、樊家村、郭公庄和黄土岗等地名,都属于“十八村”。《帝京景物略》等志书都写到出右安门西南由草桥往西,水泉丰沛,适宜种花。村人以养花为业。这里养花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金代。金中都的西门南门其实也在左近:丽泽、丰宜(益)两个城门至今仍然是地名。凤凰嘴村参天的泡桐树给人印象很深。这里600年前是“凤泉”,有金代城墙遗址。往西南大葆台是一位“李姓妃子”的避暑之地。
 
郭公庄曾经是作家阎连科的“瓦尔登湖”。这里曾经是京西南“世外桃源”。周围有白盆窑村。想是制作花盆的地方。
 
万泉寺的名字恐怕也与泉水相关;万柳村那更说明这里曾经是怎样有绿意。方志说元代这里是达官贵人修建别墅之所。
 
樊家村的地名让人想起《啼笑因缘》里的樊家树。我曾经不止一次徜徉在这个略有古意的村落。
 
现在能在左近找到野趣的只有菜户营南侧一带小河沟那里了。夏家胡同不复存在。一位70岁的老者在过街桥上给我指出具体位置。说老花神庙让小学占了。戏台子就是那几棵老杨树那儿,拆了。难得见我这样的游客,老人家惊讶而高兴:“帮我查查,我们这儿娘娘庙什么来头。”夜幕里,我只能看见东北方向的于家胡同——没来得及拆呢。
 
夏家胡同等十八村花乡种的花,由挑担花郎运到城里。第一热闹的花市在我们宣武区下斜街的“土地庙”花市。应季好花则送到宫里去。花农的技术已经能做到十月往宫里送牡丹芍药。《红楼梦》里送宫花,看似送绢花,实际写的就是往宫里送鲜花。宫里的花一个上午几换是常情。看看《国朝宫史》之类就明白了。
 
玉泉营是目前往花乡的要冲,这个地名也可以证明此地曾经有水。往东北陶然亭也是水泊之处,北京第二有名的花神庙在此地。陶然亭西北角至今有人工花圃,想是多年传承的花艺。
 
陶然亭西有半步桥、鸭子桥之类的地名。白纸坊崇效寺50年前还属于一个赏花的地方。这里有枣树万株,所以又叫“枣花寺”。至今崇效小学里存活有两棵楸树,据说这树种名贵。我则更看重后院遗存的藏经阁,古色古香,很有味道。此寺清代文学家纪晓岚、书法家翁同龢等都来过。有《青松图》一卷题跋累累,最后一任主持把它交给民政部门,从此不知下落。
 
陶然亭正北琉璃厂西南有梁家园。此处也是京城500年前名园。有池亭之胜,雅人至此划船喝酒吟诗。有半山堂和疑野亭,可以西望群山。此地的水来自凉水河。河今天在我家西窗外流淌,我们这地方叫甘石桥,地在广安门外南侧。这条河走菜户营流往亦庄。我跟住亦庄的宪奎兄说:“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我在宣武历史地图上清晰地看见梁家园的绿地标识。明末清初,此地稍北是清初大文人孙承泽的家。至今地名还叫前孙公园、后孙公园。孙承泽是大收藏家。孙家有万卷楼。李鸿章兄弟日后选择孙家修建安徽会馆。至今大戏楼仍存。大门的石狮子也是数百年之物无疑。清代文学家孔尚任的《桃花扇》首演是在孙家戏楼。不知跟安徽会馆的戏楼是不是一回事。清朝的宣武地图上有孔尚任在海波寺(今崇光百货后面的海柏胡同)的“岸堂”标识。那张地图上还没有日后清代文学家、收藏家朱彝尊的“古藤书屋”呢。古藤书屋今存,在海波胡同拆迁的废墟上苟延残喘,南侧还有当年某会馆为纪念竹垞先生修建的“曝书亭”。今天你到嘉兴,能看见朱彝尊老家的“曝书亭”,那是纪念馆性质的,比北京这个幸运多了。
 
《中国科学报》 (2014-01-03 第15版    作品)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4902-755420.html

上一篇:喜洲
下一篇:虾兵蟹将与西洋镜

1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