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IAU大会参会总结(一)恒星形成报告观感及其他

已有 3983 次阅读 2012-8-20 20:23 |个人分类:总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大质量恒星形成, 条状结构

        IAU大会第一天,报告非常之多,无法分身,只能集中精力听一个主题的报告。今天听的是恒星形成相关的报告,大部分都是常规的内容,测分子谱线、测尘埃辐 射、尘埃消光,但是用了新的仪器,得到了新的观测数据,分辨率更高,灵敏度更好。从原理和观测方法上并没有什么突破,也没有类似发现新的星际分子那样激动人心的发现。
        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观测结果,例如,新的观测发现,条状(filament)结构无处不在,从近处的分子云到远处的巨分子云。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条状结构的角宽度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些结构在宽度上是自相似的。报告人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结论是不确定是仪器的原因还是是真实的效应。另外也有一些很有启发的分析方法,当然主要还是看物理量的相关,其中速度弥散随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湍流可能由激波维持;维里参数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大质量云核是引力束缚的。
        下午第二段去另外一个会场听了关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一个报告,感觉收获很大。虽然报告里引用了很多数值模拟的结果,但是理论分析很有深度,关于大质量恒星形成中吸积机制中辐射压的问题,从数值模拟来看有几个解决方案,一是最容易想到的盘吸积,辐射流和物质流各走一边,互不相扰;二是辐射影响下的吸积是非稳态的,这样也可以使核的质量不断增加从而形成大质量恒星。关于恒星碰撞形成大质量恒星的机制,有一个论证很有意思,就是如果碰撞形成大质量恒星,那么恒星质量函数中中等质量的部分就会出现一个缺口,而实际不是这样的,所以碰撞机制是不大可能的。
        此外,上午报告开始前,有民科来发材料,这样的情况每次开大会都会发生。不过我忽然觉得应该认真对待这些材料,真正的科学应该能对这些奇谈怪论进行反驳, 不过通常是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上,无法交流。但就科学本身来说,认真看待这些奇谈怪论是有利于科学本身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7333-604157.html

上一篇:不务正业(一)给视频加声音并刻盘
下一篇:IAU大会参会总结(二)分子氢的示踪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