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hasticCont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chasticContr

博文

好课的标准

已有 386 次阅读 2024-3-16 04:1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门真正的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在我看来,绝不是指考试

拿了高分,学了很多知识的课。一个好课的标准在

我看来,是打开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的世界。当然,

一门课可以对学生A而言是垃圾课,对学生B 而言却是极

好的课。

​我体会到这种感觉的第一门课应该是本科阶段在科大

修的实分析与泛函分析,顾新身老师上的。这门课直接

导致了我对数学的完全不同的看法。在这之前,我对

数学的兴趣基本是在图论,组合这种数学。虽然这门课

我当时拿了最高分,但是我的感觉是在沙地上耸起了

一座高楼。我体会到了这里面的妙处,但是我没有办法

形成直观让我可以俯视这门课,也就是说,还没有进入

我的血液进入我的骨髓。硕士阶段又重新上了一次,我依旧是

拿到了最高分。后来博士阶段又在数学系上了实分析I 

与 II, 对应的内容其实依旧是国内的实分析与泛函分析,

我也都拿了A。这两门课的内容,在我的脑子里走过很多

很多遍。直到现在,遇到合适的契机,我依旧很有兴趣

地去体会这两门课里的定理。这两门课对我后来做应用

概率,优化理论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当年还上过一门数学思想史,王树禾老师上的。这个

老师讲课功夫极其了得,一门数学课被他上成了一门激动

人心的悬疑剧的感觉。现在都还记得,当时讲了数学史

上的三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无穷小量,罗素悖论),哥

德尔不完全定理,混沌,群论,非欧几何等等。现在

还记得每次这个结束了,从东区返回西区,骑着一个破自

行车,心情极其激动。

另外一门课是​在科大统计金融系修的随机分析,我是

唯一的一个非本系的学生,这门课是张曙光老师上的,这

个人当时一边上课一边看股票行情。这门课当时上课完全

听不懂,当时的上课讲义直到最后期末考试我还是看

不懂。原因是这门课需要测度论作为先行课,但是我

没有这个基础。那个学期我是一边自修测度论一边学随机

分析,最后靠啃动了Klebaner 这本书过的这门课,最后

拿了 72 分。这门课给我最大的意义是,让我看清楚了

随机过程与微积分的关系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我一直

觉得随机过程不是主流数学。


后来去TAMU念博士期间,我又在数学系修了一门类似

的课,用的教材是Oksendal 那本,这个课上我基本没有

学到新东西,只是又重新学了一下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

在TAMU 对我有价值的数学课其实是Daren 的高级随

机过程,这门课让我对处理martingale 有了底气。

Martingale 是我博士论文工作的最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

另外就是系统的学习了衍生品定价,随机分析那几个核心

定理(鞅表示,Feyman-Kac, Girsanov)在这个框架里有

非常标准的应用。

在TAMU 读博士期间,修了将近20门课。当时修微观

经济学 II 里的一般均衡,还有后面的机制设计,让我有

眼前一亮的感觉。另外也就是开始学习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这一个学科。除此之外,似乎没有给我太多

惊喜,更谈不上心灵的震撼。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13200-1425495.html

上一篇:Aug 18 2023
下一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 王安良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