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jja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fjjaa

博文

文艺评论折射微妙的“男女关系”

已有 2464 次阅读 2014-1-14 18:0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教科书, 男女关系, 大众, 特异性, 异性相吸

文艺评论折射微妙的“男女关系”


——简谈异性悦评趋向

 

范建

 

在大众媒体或是网络上,异性间的文艺评论成一种愉悦和情愿的取向。往往有这样的现象,男评者更愿意给女作者写评论,而女评者更喜欢给男作者写评论。当然,本文主要说的异性间点评的文学活动,至于同性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在本文叙述范围之内。

 

之所以说,异性间的阅评会有愉悦的取向,是由于异性相吸所带来一种审美思想的欣赏。而在同性间的生理和心理的相似性和无特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体验,而趋向于忽略与排他现象。比如,作为男性间的阅评,有可能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产生一种不屑和不服,而女性间的阅评,则可能产生嫉妒和排斥。

 

异性间则不一样,由于性别的不同,它的最佳前提是相互吸引和欣赏,这是自然现象造成的良好的异性相吸的氛围。在文艺评论的互相帮忙上,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主动的姿态,进一步说,则可能成为一种欲罢不能的书写评论文本的冲动。其根源在于性的力量在文本上的驱使。

 

 我曾在《农业新闻采访论》中,加进过一章目前教科书中没有过的,采访方法——“异性沟通法”。这种沟通同样可以应用到文学评论中。姑且把它叫做“异性悦评法”。这实际上在大量的文艺评论实践中已经得到佐证。

 

    文学界也有这样的现象,异性间的关注成了常理。而这种关注往往比较好接近,也易于成功。一个小说家或诗人,当他斩露头角,如果他是男作者,给他作评的,女评者倾注的心力和激情要大于男评者,而如果是女作者,男评者亦然。而这种异性间的悦评,一般又比较容易成功。因为异性间是受愉悦的性心理与生理的驱使,在愉悦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类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种愉悦来源于荷尔蒙的作用,也就是说,是受性心理和性意识驱使。在诗评的过程中,是一种自发的冲动,一种愉快的书写行为。以诗为例,男评者之于女诗人,是以性心理的欣赏眼光去看待女性作品的。其主导作用是受性心理的牵引。他是以一种本人性生理缺失,去衡量异性的文本。甚至暗含着一种性趣的悦评心态。此外,性的源动力也会导致男性以意念中的占有而去品味审视女性的作品。

 

女评者之于男诗人而言,她的性心理与男人略为不同,尽管也是趋于性的动力。女评者是以一种对男作者的甘愿式的性心理的需求的呼应,她的源动力来自于本身的仰慕和相悦的驱使。当这种驱使一旦流注笔端,自然会产生一种书写上的快感。

 

除了性的意识和性心理外,还有就是异性的外在条件的吸引。当你面对一个异性作者,这个人必须的外貌、身分,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等,如果他不具备这样或那样的条件,也不会吸引一个同样有才华的异性作者来关注他或评论他。

 

   如果女性作者没有娇好的容貌,男性作者没有女人所期望的起码身份,要想在异性间做到这种帮衬则要打一个问号。起码是并不情愿。由于这些也会使他们基于性的源动力打了折扣。因此,在评论文本上,对于一个小试成功的女作者来说,她的美丽的外表,就要比同样具有水平,而长相一般的女作者来说,要占便宜得多。而男性作者一样,如果他的身分(当然外表只要不是一踏糊涂),也要比其他男人更有优势。凭此,他(她)们可以抓住那些有一定话语权的异性的青睐。


   当然,容貌的姣好并不完全取决于对其书写文本所占据的优长。有的女作者并无外在的优势,但其文本确有优长。依然会获得男评者的美誉。此时她的外表已经让位于优美的文本。而这种优美的文本成了男评者的美好的想像。这种想像,依然可以看作是异性的性心理和性生理在文本形式上的反映。

 

   当然,上述分析并非有意批评文学界的这种现象,只是想还原于它的自然行为的本真。事实上,这也是文艺评论所折射出的微妙的“男女关系”。是由异性相吸所带来的一种文学现象。由于异性间在文本上的相互吸引,可能带来评论的新的层面的繁荣。但也不可否则,由于这种性生理和性心理现象导致的悦评自愿取向,也可能在评论中产生对文本看法的偏颇。过分偏爱、无序夸大、一味赞美、无度吹捧,甚至由性产生的爱屋及乌。就会像喝酒的不能自已,难免会做出一些有伤大雅的行为来。为此,能不能提醒一句,在异性间的评说中,千万不可失态。以至于迷失自已或帮了倒忙。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28342-759101.html

上一篇:新西兰见闻 福克斯冰川在融化
下一篇:大气污染加剧由人为增加氮气排放有关

1 陈小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