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jja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fjjaa

博文

大气污染加剧由人为增加氮气排放有关

已有 3379 次阅读 2014-1-14 22:46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稳定性, 有机肥, 中国农业, 气溶胶, 在线的

大气污染加剧由人为增加氮气排放有关


范建

       

   农田施肥(含氮化肥或有机肥)不合理,养殖场畜禽粪便管理不善,燃煤、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增加人为活性氮向大气排放,这些气体及通过次生反应形成的气溶胶/细颗粒物(如PM2.5),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或大气污染。而从大气沉降到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的活性氮数量和形态,也将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功能。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学军、张福锁等首次揭示过去30年来,我国氮沉降动态与人为活性氮排放的关系。这项《中国氮沉降显著增加》的研究日前发表在在线的《自然》网站上。


   研究发现,从1980年代至2000年代,同样在长期不施氮肥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吸氮量平均增加16%,非农田生态系统木本、草本和所有物种的叶片含氮量平均增加33%;而同时期的植物叶片含磷量没有发生显著改变,指示土壤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因此,氮素增加主要来自大气沉降。


   张福锁研究认为,主要来自农业源氨排放的铵态氮沉降,占氮素总沉降量的2/3左右,氮肥的直接排放(农田)和间接排放(养殖场畜禽粪便等)是铵态氮沉降的主要贡献者。来自非农业源(燃煤和汽车尾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氮氧化物排放为主的硝态氮沉降,约占总沉降量的1/3。


   研究说,中国出现区域性大气活性氮污染、氮素沉降,以及农田与非农田生态系统“氮富集”加剧的现象,说明氮素沉降的显著升高,与氮肥施用和化石能源消费大幅度增加所导致的人为活性氮排放有密切关系。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28342-759183.html

上一篇:文艺评论折射微妙的“男女关系”
下一篇:百花园须防“偷渡客” ——新西兰见闻(21)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