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马克斯.韦伯心目中的资产阶级经济理性

已有 6747 次阅读 2007-4-8 23:44 |个人分类:西学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资产阶级经济理性的形成与文艺复兴运动密切相关。

 

按照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的看法,资产阶级经济理性之受到推崇,主要应当归功于宗教改革,因为:

 

“新教徒(特别是后面还要详尽探讨的新教运动的某些支派),不管是作为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不管是作为多数派还是作为少数派,都表现出一种特别善于发扬经济理性主义的倾向;而这种经济理性主义在天主教徒身上……却从未表现到这样的程度”[1][1]

 

经济理性主义所推崇的经济理性,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呢?

 

据韦伯说,经济理性在天主教徒身上的表现是,他们“一般都会以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介入经济行为。他们最富有才干的成员都在这一领域来寻求使自己的才干得到承认的愿望得到满足”[2][2]

 

不过,韦伯指出,天主教徒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在经济领域来寻求使自己的才干得到承认的愿望得到满足,是“由于他们自愿或不自愿地被排除在政治影响之外”,因此,“他们没有机会为政府工作”[3][3]

 

这也就是说,天主教徒的上述做法并非总是出于自愿,还不免带有消极被动的性质。在韦伯看来,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从未像新教徒那样在经济上取得令人注目的进展”[4][4]

 

但是,对于“特别善于发扬经济理性主义”的新教徒来说,他们的介入经济行为则是出于其特殊的宗教理念。韦伯指出,“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在于:

 

“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种生存方式、而且唯有这种方式是上帝的意愿,因此,每一种正统的职业在上帝那里具有完全同等的价值。”[5][5]

 

韦伯还指出,按照新教的教理,衡量一个职业是否“正统”,就是看这种职业是否“有用”,而“一种职业是否有用,也就是能否博得上帝的青睐,主要的衡量尺度是道德标准,换句话说,必须根据它为社会所提供的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不过,另一条而且是最重要的标准乃是私人获利的程度……要是上帝为你指明了一条路,沿循它你可以合法地谋取更多的利益(而不会损害你自己的灵魂或者他人),而你却拒绝它并选择不那么容易获利的途径,那末你会背离从事职业的目的之一,也就是拒绝成为上帝的仆人,拒绝接受他的馈赠并遵照他的训令为他而使用它们。他的圣训是: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6][6]

 

这样,新教徒便理所当然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7][7],“倘若财富意味着人履行其职业责任,则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必须的”[8][8]。这种把在现世里合法地增加自己的资本、谋取更多的利益(特别是私利)看作是“上帝”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即自己的“天职”,进而把在一项世俗的职业中“殚精竭力,持之不懈,有条不紊地劳动”视“作为禁欲主义的最高手段,同时也作为重生与真诚信念的最可靠、最显著的证明”[9][9],亦即“把劳动本身作为人生的目的”[10][10]的宗教观念,便是驱使新教徒义无反顾地介入经济行为的内在动力所在。

 

总之,“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11][11];这个原则,我以为即是韦伯心目中资产阶级经济理性的要义所在。




[12][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26页,于晓、陈维刚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

[13][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26页。

[14][3]参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26页。

[15][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26页。

[16][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58--60页。

[17][6]《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127页。引文中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18][7]《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36页。

[19][8]《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127页。

[20][9]《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135页。

[21][1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124页。

[22][11]参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37页。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6-1241.html

上一篇:观念与经验相互关系之我见(下)——又答读者问
下一篇:警惕相对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泛滥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