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希望能做出真正“建设性”的成就来——与鸿飞共勉

已有 3830 次阅读 2010-5-16 21:26 |个人分类:博主.读者|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鸿飞, 可真

 
鸿飞是科学网上特立独行的名博之一,专业学问好,又很有思想,只是他的思想我并不完全认同,未免彼此有许多观点上的分歧,而且由于我俩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点,例如皆好直言不讳,也不太计较讨论中难免发生的一些“过节”,所以见着他的有些观点与己不合,我常会老实不客气地公开提出我的批评意见,他也从来不太在乎我的不客气的态度,我因此有遇着“诤友”的感觉。陈国文老师也认为她和我之间是一种“铁杆诤友”关系,我说“诤友者,真友也”。
 
最近就鸿飞《不反对潜规则》一文所涉及的某个话题又与鸿飞较上劲了。目前彼此争论到下述程度
 
 
发表评论人:周可真 [2010-5-14 16:08:22]   
博主回复:老周,您为什么总认为暴力是唯一出路呢?您的哲学不仅是宿命的,而且是暴力的。难道您不觉得这有问题吗?—— 宿命和暴力恰恰不是我的哲学,我的哲学恰恰是理性的、平和的和谐哲学,正是这种哲学才让我担忧非理性的、暴力的革命,这种担忧的现实根据是客观的,您自己可以看得到的,实际上也是有目共睹的。您不觉得中国如果在政治改革上再无所作为的话,事情将会变得越来越糟吗?您不觉得中国自上而下的实质性的政治改革之深化的可能性很小吗?我不知道您为什么要回避这些问题,虽然我知道科学网尽量回避讨论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科学网尽量回避讨论这些问题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不是这些吗?您应该清楚:看到暴力、革命的可能性甚至呈必然之势,与主张暴力、革命完全是两回事。我从来是反对中国再出现暴力和革命的,否则我根本就不会这样的场合议论什么国事、讨论什么政治问题
博主回复:老周,请注意逻辑。您说“您应该清楚:看到暴力、革命的可能性甚至呈必然之势,与主张暴力、革命完全是两回事。”,事实上,暴力和革命根本就不是必然的。另外,相信这个必然性,和主张它有什么区别?您的思想和哲学的矛盾其实正好在这里
发表评论人:周可真 [2010-5-15 14:04:58]   
博主回复:老周,请注意逻辑。您说“您应该清楚:看到暴力、革命的可能性甚至呈必然之势,与主张暴力、革命完全是两回事。”,事实上,暴力和革命根本就不是必然的。另外,相信这个必然性,和主张它有什么区别?您的思想和哲学的矛盾其实正好在这里。 ——“相信(看到)”是属于事实判断,“主张”是属于价值判断,这里是有一定的矛盾,但这不是形式逻辑中的自相矛盾。
博主回复:老周,您自己在那里挣扎不过就是“相信”与“主张”的矛盾这么回事。不是吗?
 
发表评论人:周可真 [2010-5-15 14:04:58]   
博主回复:老周,请注意逻辑。您说“您应该清楚:看到暴力、革命的可能性甚至呈必然之势,与主张暴力、革命完全是两回事。”,事实上,暴力和革命根本就不是必然的。另外,相信这个必然性,和主张它有什么区别?您的思想和哲学的矛盾其实正好在这里。 ——“相信(看到)”是属于事实判断,“主张”是属于价值判断,这里是有一定的矛盾,但这不是形式逻辑中的自相矛盾。
博主回复:老周,您自己在那里挣扎不过就是“相信”与“主张”的矛盾这么回事。不是吗?
发表评论人:周可真 [2010-5-15 17:31:44]   
博主回复:老周,您自己在那里挣扎不过就是“相信”与“主张”的矛盾这么回事。不是吗? ——差不多是这样,是有些挣扎的意味,这种挣扎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自觉对这个社会的认识是否真确没有自我把握而引起的,因为社会不同于自然,自然发展的必然性是毫无疑问的,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却至今存有争议,尽管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不可等而视之已然成为共识;而且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究竟是怎样,对此我也不认为自己有确然无疑的认识。总之,我只是探索之中,而且认为这种探索是没有完结的时候的,这可能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所在,因为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实证方法获得确切的知识,而人文科学则难以做到这一点。
博主回复
老周,您的挣扎是正常的,可惜您的倾向不好,缺乏建设性,常常替坏的东西张目
 
鸿飞最后的评论“您的倾向不好,缺乏建设性,常常替坏的东西张目”,我认为这有些“不好友”——什么叫“替坏的东西张目”?“坏”是什么意思?这是对人格的评论,而不是对认知的评论,所以我有异议。如果确实有证据表明我有“替坏的东西张目”的文章,那么可以拿出证据来,否则这样的话就有些不负责任了。
 
再说“建设性”,我的文章没有任何建设性的东西吗?显然不是,虽然不是每篇都有建设性。如果以高要求来说,我确实没有什么“建设性”;但是,以同样的要求,您鸿飞兄至今有什么“建设性”了呢?即使在专业领域,您也没有做出足以让我也知道的什么“建设性”成果来——除了在现有的化学理论框架内做了一些实验并取得了一些实验数据以外,在化学理论上有什么“建设性”了呢?我希望您能做出连我这个外行都知晓的具有这种“建设性”的成果来,尽管我作为外行是不会知道其成果的具体内容究竟怎样的,但通过媒体的报道,我总还是会大致了解您取得了什么成就的,就象我通过同样的途径还能大致了解钱学森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一样。
 
我有一种直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当一个人自知在专业上不能有所作为的时候,他可能会另谋出路。我不希望具有鸿飞这样高智商的学者竟然也要成为另谋出路的人,如果这样我会觉得很没劲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6-325167.html

上一篇:我为什么忧国论政?
下一篇: “中学”的最高境界

1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