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力学教学笔记之平时作业 精选

已有 5467 次阅读 2016-12-23 16:01 |个人分类:个人看法|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授课之初,我觉得,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那点知识,太没有意思了: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而不仅是为了考试。我做了一点微小的努力,把成绩分为如下三部分: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50%

平时成绩的20分里,大约一半是作业,因为所有的习题都有详细的解答,我让学生尽量先自己做,做不出来再看解答,同时在作业本上做个标记,这样助教可以在习题课上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例题和习题。至于学生们到底怎么做,爱抄不抄,当然完全靠自觉了,我肯定管不着的。

另外一半是课堂测验和大作业。课堂测验是个幌子,只是希望学生不要都翘课而已。事先也说了,举行课堂测验的几率与出勤人数成反比。赖领导威灵、师生努力,出勤率还马马虎虎,最后只是象征性地点了一次名,所以,这一半的平时成绩就要看大作业了。


大作业是什么呢?每人找出一篇瞎扯淡的新闻,全国性媒体上的新闻,写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分析说明这篇新闻在哪里瞎扯淡了,为什么说他是在瞎扯淡。我其实是个好好先生,不爱干这种“察见渊鱼不祥”的事情,但如今身为老师,不得不这么做,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如果连鱼都看不见,还钓什么鱼呢?各位新闻记者,我真的是出于促进教学这个崇高的目的、与人为善而已,绝不是故意找茬、乱下绊子。此心昭昭,可表日月!

可怜我对这件事还是挺认真的:先让他们交一份提纲,经我评点后他们再修改、定稿,然后我再评点——希望他们不要犯错误。结果发现,其实我也是瞎操心。现在的大学生们,各种能力比我们当年那是高多了,尤其是这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意识,真的是高得不可以道里计。最多有一半人把这当成个正经事儿来做,其他的就是随便糊弄糊弄、应付过去就是了,更有拿地摊文学、网上异闻来对付我的。有几个根本就看不上这10分的,不为一毛钱折腰;还有几个做的事情,我都不好意思说——这才是真的察见渊鱼不祥。所以说,你这一看就是新老师嘛,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不说,还给大家找麻烦。


由于这件事情,我也看了几十份报告,比每个学生花的精力还要多。何苦呢?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算是过去了,总结一下吧。

1、题目。传谣最讲究用题目吸引人了,所以,辟谣也要考虑怎样用题目来吸引人。

2、立意。写文章的时候,必须考虑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针对的受众是谁?就算你这份大作业只是为了平时成绩,也是要有针对性的。要站着读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3、计算。数量级的估计不能错,否则就是无的放矢;这种文章也没有必要搞三四位有效数字,完全是浪费,也说明作者搞不清楚自己的目的。

4、驳论性的文章,必须考虑对方的立场,分析对方为什么那么想、那么说,而不是自己一厢情愿地批驳。

5、写文章不是堆积数据。为了写出好文章,当然要搜集数据,但是,文章绝对不是数据的堆积,要对材料、数据进行整理、挑选,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6、写文章要有层次、有递进,有重点、有亮点。

7、排版。都已经用电脑了,拜托大家注意一下排版好吗?

8、什么叫掌握了知识?把课本背下来,不算;把习题刷了个遍,也不算。不仅能给自己讲明白,还能够给别人讲明白,这才是第一步。在学习和工作中,时刻注意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算是有了个开始。物理是要用的,不是在课堂上学的,而是在实践中使用。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考试的能力。考试是天底下最简单的事情了,不值得为它花那么大的精力。

9、最后再补充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信息来源要标明出处。什么叫“有个新闻”?什么是“据说”?这些都是不太正式的用法,写写博客也就算了,如果是大作业,还是要稍微讲究些。至于大段大段的借用乃至不告而取,在当今这个电脑时代,自然比当年那原始的“剪刀加浆糊”容易多了,但是,福兮祸所伏,这种事也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后果可能还会很严重。大家好自为之,千万不能“工于谋文,拙于谋身”。


好了,吐槽完毕。还是说些积极的方面吧:有几个学生做得非常好,不仅分析问题清楚,而且写得文从句顺、层次感好、重点突出,让我觉得这件事不算是白干了。更有一位同学发现,我在课堂上作为科学新闻讲述的故事里,其实有个不大不小的忽悠!

最后,大作业收拾完了。我写了这么多以后,真是百感交集。“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更有碑文为证


扯淡碑

http://baike.baidu.com/item/扯淡碑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22825.html

上一篇:网闻几则之曲折如意
下一篇:力学教学笔记之小楼吹彻玉笙寒

22 赵美娣 徐令予 岳东晓 岳雷 王安良 吕喆 尤明庆 王德华 李颖业 谢张迪 张云 孔梅 董焱章 王林平 邢志忠 武夷山 葛素红 lrx xlsd aliala yunmu lsj95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