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推荐《信息简史》

已有 3316 次阅读 2014-12-12 20:28 |个人分类:闲来读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信息的时代,但是,信息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了。

如果您对信息这玩艺儿感兴趣,想了解些信息的历史,想知道点信息科学的创立过程及其关键人物,想找点法子应付现在到处都是的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那么,您就可以考虑找本《信息简史》来看看。

这是本好书,内容好,翻译得也好,很值得读一读。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广告结束了,您可以离场了。

 

 

读书是有代价的,不仅要消耗精力,还要消耗时间——写点感想就更奢侈了。

当你读了一本坏书,你会觉得浪费了时间、精力、也许还有感情,如果你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就不免要抱怨抱怨、吐吐槽什么的,也许还可以从讥讽和挖苦中找补些什么回来。当你读了一本好书,你会觉得心满意足、甚至心旷神怡,除了说声好以外,大概也做不了其他什么了,也许你还有机会向别人推荐一下——但是,现在有兴趣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即使你不怕别人白眼伺候,这小小的机会也不大容易遇到了。

一本内容好的科普书不容易碰到,翻译得好的就更难了。《信息简史》这本书做得很好了,现在国内市场上,这样的书大概每年也不过几本吧。不是说它完全没有瑕疵,但也非常不容易了,对得起译者“六易其稿,方得定案”的努力了。不过,本着“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我还是努力找些不足出来:

1、     排版总体效果不错,但是有少许地方的格式似乎看起来不那么舒服,比如说,有的引文标号处理不当,出现在一行文字的最左端,第241页的[32]

2、     有些语句似乎还有翻译腔,过于追求对原文的忠实翻译。比如说,第311页有这么一句话:“Tinker, tailor, soldier, sailor”(“锅匠,裁缝,士兵,水手”),在这首童谣中,韵和节奏帮助人们记住文本信息。或者说,韵和节奏帮助文本信息被人们记住。纯粹从翻译的角度来说,“或者说,韵和节奏帮助文本信息被人们记住”这句话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它的作用就是提醒读者这是本译著,老外们就是这么罗嗦。还有,既然讲到韵和节奏,把“Tinker, tailor, soldier, sailor”翻译为“锅匠,裁缝,士兵,水手”就很难算是完美,如果用“补锅的、做衣的、当兵的、划船的”也许会更好些。

3、     为什么要找一堆人来推荐呢?也许他们都很有名,但是真的有必要吗?也许这是出版社的主意,毕竟对营销有很多好处的。

当然,这些都只是白璧微瑕罢了。如果你读过些科普书,就会看到这本书里提到了好些有点名气的人,他们的名字都是用的常见的用法,甚至连Douglas R. Hofstadter 也采用的是他的中文名字侯世达,而且在译者注里提到了好几本科普书的中译本,这些都说明高博是位非常认真负责的译者。唯一让我觉得好奇的是,这本书怎么就没有入选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呢?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52043/ 

 

信息简史  

 

作者: [] 詹姆斯·格雷克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原作名: The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译者: 高博

出版年: 2013-10

页数: 476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图灵新知

ISBN: 9787115331809

 

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动电话之前,曾用鼓声来传递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第10章)、模因(第11章)、随机性(第12章)、量子信息论(第1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第14章)、Google(第15章)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超越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第一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19915-850566.html

上一篇:由猎户座飞船谈起
下一篇:砖家: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

8 尤明庆 武夷山 曹俊兴 施郁 赵星 张云 张忆文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