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月亮与英语文学 精选

已有 4962 次阅读 2019-7-19 07:19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月亮与英语文学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7月19日)


 ■武夷山


自古以来,月亮激发了作家和科学家的无穷想像。很多作家将自己对另类理想社会的设想投射到月球上,借以对地球上的现实社会进行讽刺批评,或是将月球作为科技猜想的试验场。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登月。为纪念首次登月50周年,2019年7月1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英国利物浦大学英语系教授David Seed的文章,Moon on the Mind:Two Millennia of Lunar Literature(《心中的月亮:两千年的月亮文学》),该文较全面地梳理了月亮题材的英语文学作品。

自古以来,月亮激发了作家和科学家的无穷想像。既然它是地球的卫星,很多作家就将自己对另类理想社会的设想投射到月球上,借以对地球上的现实社会进行讽刺批评,或是将月球作为科技猜想的试验场。

生活于2世纪的叙利亚讽刺作家琉善所创作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经常被视为第一个科幻型叙事作品。故事中,强劲的旋风把一帆船的旅行者都吹到月亮上去了。在月球上,他们遭遇了“月亮派”和“太阳派”之间的战争。

月亮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兴起,到17世纪形成蔚为大观之势。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发表的作品《梦》中叙述到,一个冰岛男孩在一个精灵控制下挣脱了地球引力场,来到了勒瓦尼亚岛(即月亮),那里的居民都是庞然大物。

接着,英国历史学家弗朗西斯·戈德温于1638年发表了《月中人》,故事说一个被放逐的西班牙好人多明哥·冈萨雷斯驯服了一种野天鹅,让众多野天鹅带着他飞往月球。飞行途中他鸟瞰地球,还穿插着对光、行星运动和月亮引力的科学猜想。

1657年,法国作家西哈诺·德·贝尔热哈克发表了The Other World: Comical History of the States and Empires of the Moon(《另一个世界:月球国家和帝国的滑稽史》)。书中人物Cyrano想用装满露水的瓶子收集太阳能,作为飞往月球的动力,此举失败后,他又在自己的“机器”上加装炮竹——可以认为这是最原始的火箭。

在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1705年发表的The Consolidator(《拼装机》)中,主人公乘坐羽毛车登上了月球。通过月亮上的特殊“镜子”,他对月球和地球上人类社会的缺陷都获得了较深刻的认识。

1727年,化名为Captain Samuel Brunt(塞缪尔·布伦特船长)的作者发表A Voyage to Cacklogallinia (《Cacklogallinia之旅》),故事以第一人称口吻描述了美丽的月球居民,他们给予布伦特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智慧。

美国作家的月球想象则有所不同。George Fowler于1813年发表了A Flight to the Moon(《飞向月球》),书中的太空旅行者Randalthus吃惊地发现,月球人与地球人其实很像。

1865年,法国作家凡尔纳发表长篇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有趣的是,凡尔纳所叙述的“月球炮弹”是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的,100多年后的登月飞船阿波罗11号也正是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的。

1928年,德国作家Thea von Harbou发表小说The Rocket to the Moon(《登月火箭》),写的是无良商人所支持的开采月球金矿的探险活动。后来,该小说于1929年被改编为故事片Woman in the Moon(《月中女》)。该片对德国航空工程师、“火箭之父”沃纳·冯·布劳恩有很大启发。

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于1947年发表Rocket Ship Galileo(《伽利略号火箭飞行器》),故事中的3名十几岁少年在月球上探险,发现了纳粹逃犯建立的秘密营地和核爆炸的痕迹。

1969年阿波罗飞船登月后,向太空殖民的想象就越来越多,美国女科幻作家娥苏拉·勒瑰恩、出生于牙买加的加拿大黑人女作家纳罗·霍普金森、美国女科幻作家帕梅拉·萨金特、美国科幻大师金·斯坦利·罗宾逊等多位作家的科幻作品都触及太空殖民的主题。

在现实中和想象中,人们的登月梦想和关于月亮的其他梦想从未止歇。


《中国科学报》 (2019-07-19 第7版 书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190162.html

上一篇:参加《播火录》讨论会----日记摘抄717
下一篇:互联网之母拉迪亚·珀尔曼描述生成树协议的小诗

21 尤明庆 郑永军 杨思洛 鲍海飞 李学宽 张忆文 文克玲 周健 杨正瓴 刘浔江 苏德辰 黄永义 杜占池 刘钢 吕秀齐 杨金波 俞立平 刘勇 王启云 葛素红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