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是谁拨动科普的琴弦

已有 5124 次阅读 2010-2-4 08:16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文章来源:转载

是谁拨动科普的琴弦
 
在2009年科普图书繁盛的背后,我们看到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多元化的作者队伍,是他们,是年轻的一代拨动了科普最轻松最迷人的音符,是有着深厚积淀的科学人士奏响了科普沉稳而有力的乐章,为我们奉献了一曲美妙的科学之歌。
 
□本报记者 李芸
 
1月30日,由科学时报社主办,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作为发起单位,2009年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年度推荐书目评选活动在京举行。经过严格的初评,由出版社推荐、选送的200多种图书有60余种入围终评。当评委走入会场,对着众多的科普图书投票的时候,还颇有些举棋不定——这本有新意,那本内容翔实,这套书厚积薄发,那套似乎更有读者缘。第一轮投票结果显示,得票的图书比较分散。后来经过评委协商及两轮投票,终于有十种图书荣膺2009年度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获奖名单附后)。
 
一个好收成
 
评奖活动结束后,怀抱了两摞图书的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渝生还围着桌子恋恋不舍,“这些书好啊,我本本都想看,这些科学内容都想了解”。的确,2009年科普图书的好收成首先表现在科普话题十分丰富。《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执行主编王洪波说:“2009年科学事件较多,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也是他的划时代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围绕这些话题出现了一系列科普著作。”科学出版社引进了《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这本书被称作史上关于进化论的最佳介绍读物之一;而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引进《达尔文》也独具慧眼,这部70多万字的达尔文传记在英国、意大利、美国频获大奖。关于气候变化的图书不仅数量多,形式也多样,有讲气候变化的《全球变化你感受到了吗?》,有关注环保的《环境·科学——非自然、反自然与回归自然》,还有公众的实用手册《全球变暖生存手册》。2010年1月是俄裔美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诞辰90周年,多次出版阿西莫夫作品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提前布署,出版其随笔精品自选集《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向他致敬。
 
本年度科普图书的繁盛还表现在多家出版社的加盟上。以往的科普重镇科学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依旧扛着科普出版大旗,走过10年岁月的“哲人石”丛书、科普先锋“第一推动”丛书继续推出精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说:“这次湖南科技出版社选送的图书榜上无名,并不是说他们的书不好,像《未来总统的物理课》就很不错,只是优秀图书太多,名额又有限。”
 
除此之外,前两年一直有突出表现的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年依然出色,推出的两本传记《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和《达尔文》堪称佳作,其中前者入选推荐图书。同时,花城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也涉足科普出版领域,而拥有优良历史传统和强烈人文精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做起科普著作来也得心应手,《疯狂的实验史》、《智商测试》、《熊》、《孔雀》、《虎》、《乌鸦》选题独特、装帧漂亮,让人不禁感叹:“到底是三联的书!”
 
这次的科普图书还有一个特点是原始语种的多样性,前些年出版社引进的著作多为英语世界的图书,而2009年选送的图书原始语种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荷兰语、日语、韩语等,这让国内读者接触到不同语种里的优秀著作。
 
年轻的朋友来创作
 
为什么2009年的科普图书会有一个好收成?评委们认为,在科普话题丰富、涉足科普的出版社增加、原始语种的多样性繁盛表象的背后,其动力是科普创作作者队伍的壮大和多样化。
 
武夷山说:“我们发现很多非专业人士在做科普。其中有中学老师,譬如《迷人的生物学》作者席德强是一名有着多年生物教学体验和积累的老师,他的作品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有环保团体他们集体创作了《物我相融的世界》和《无残酷的文化》,对人与动物的关系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有科学家加写手这样颇为新颖的写作形式,譬如《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和《再造一个地球》,欧阳自远、郭光灿两位科学家的加入保证了科普著作的科学性,高山、刘茜这两位擅长写作的作者则令著作更加平易近人。当然在2009年也有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士来做科普,像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的‘中国科技馆科学新视野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口述史丛书’都是如此。”
 
“最让人振奋的是科普创作队伍年轻化,出现了很多年轻人,科普创作暗流涌动!”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大光说。其中突出的代表是科学松鼠会,这个成立了一年多的一线科研工作者团体,年轻而活力十足,他们自命“松鼠”,希望为公众“打开科学坚果,品尝科学之美”,不仅推出了“有趣又很酷”的图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等,还举办了“科学嘉年华”等诸多线下科学推广活动。
 
知识出版社的《分子共和国》是由一群本科生原创的图书,一个名为“老顽童”的“网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在北大未名BBS化学学院版上发帖,提议要用更通俗、有趣的语言来描写化学分子,得到了学院学生的积极响应。由此结集而成的《分子共和国》这本书也让读者看到了大学生创作科普的激情和才情。
 
《雷震海天——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的作者同样是5位在校学生。这几位硕士生本来对导弹知识一无所知,但经过与书中主人公一个学期的接触,不仅再现了主人公成长和成功经历,也多角度地反映了我国波澜壮阔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导弹研制历史。
 
科普创作潮流涌动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说:“由于各种力量、有着不同背景的人加入科普创作,这就让科学呈现出不同的层面,让我们看到了严肃高端科普之外的时尚与好玩,也帮助公众从不同角度来理解科学。”2009年不少科普图书与吃有关,《吃的真相》从食品安全里道出了凡事要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道理;珍·古道尔是一位黑猩猩研究专家、环保主义者,她写作的一本关于食品安全的书《希望的收获》也透露着浓厚的环保气息;而《餐桌上的植物史》更是把吃与当下热点博物学结合在一起,既科学又亲民。
 
科学松鼠会致力于让科学流行起来,实际上由于众多年轻力量的加入,科普变得越来越独特,越来越迷人。李大光说:“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科普是适合当下人们的文化和习惯的,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科普该如何做,科普是不是要更新换代了?”刘兵说:“年轻人对科学的态度也决定图书的特色是时尚轻松,他们没有把科普看做是多么沉重、负载了多少东西的一件事。为什么近几年科普投入大,而成绩多出在体制外,出于民间的科普?是不是我们的体制没有做科普的好环境?还有一点要注意,年轻人所做的科普多属经验式、生活类的科普,但厚重的、有科学积淀的科普也不可或缺,陈方正的《继承与批判》、湖南教育出版社的‘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同样需要人来做。”
 
评选“潜规则”
 
潜规则,百度百科里解释为:“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按这种解释,评选科普佳作奖还真有那么几条“潜规则”。
 
举贤避亲
 
由于担任科普佳作评选的评委同时又从事科普创作,因此在数年的评选中就产生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任何一本书如与某评委有关(撰写、翻译、主编、策划、编辑、出版),该评委对该书采取回避态度。谁知这次评委推荐的书都与自己“沾亲带故”,奉行起“举贤不避亲”来。王渝生评委刚一进门就举起“中国科技馆科学新视野丛书”,说:“我要向大家推荐这套书。这套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一直到2009年才出齐,是综合十多年来中国科技馆的临时展览而成,图文并茂,很有新意。”当然王渝生认为自己并没有违反规则,原因是自己已经卸任中国科技馆馆长了。
 
李大光不遗余力“吆喝”的是《雷震海天》这本书:“这本书的主人公黄纬禄,号称钱学森的四大金刚之一,但很少有人了解,全书通过56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再现了我国第一代固体潜地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的一生,很有价值。我认真地读过这本书,5位作者花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写作,下了很大的功夫。还有一点,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学生。”
 
刘兵推荐的是《物我相融的世界》,虽然他与这本书并无瓜葛,但他担任过该书发布会的嘉宾,且与该书作者莽萍、田松、蒋劲松私交甚好。刘兵说:“其实我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素食主义,但他们的这本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作了一个梳理,视角独特,而且他们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团体。”
 
同质竞争
 
自评选以来,科普佳作的数量就被控制为十本,2009年由于科普好书太多,一度有评委提出要扩充评奖的数量,但最终提议没有通过。因为大多数评委认为,数量已经约定,加上中国人对整数有偏好,数量扩充由此作罢。于是科普作品只能优中选优,不少好书遗憾落选。《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和《达尔文》是2009年关于达尔文的译著中最出色的两本,由于内容同质化,必然只有一本能进入佳作奖,《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票选获胜。同样科学松鼠会在推出的两本图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和《吃的真相》非常优秀,但为了鼓励更多的科普创作者,佳作奖只颁给了内容更综合的《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平衡原创与翻译
 
每年科普著作译著优于原创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评选中评委经常有意无意地照顾原创,基本让原创与翻译的获奖比呈三七分。但本次评选评委似乎忘了这个规则,而实际上,最后评出的十部作品中原创占了六成(《继承与叛逆》由中国香港陈方正著,视为译著),走出了一个大逆转。那是不是证明今天的科普原创水平已大大提高,或是超过了译著呢?王洪波说:“其实不然,相较而言依然是译著的水平高于原创。在以气候为主题的图书里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出版的这类型图书大概有百来种,质量好的二十余种里译著占大多数,而且译著内容更丰富,涉及范围更广,把政治、环保、科学的内容都包含在内。”李大光说:“起初我看《继承与叛逆》的作者叫陈方正,以为是国内原创图书,这本书很棒,思路独特,但其实陈方正是一个香港人,他所受的教育还是西方式的。原创与译著相比还是有差距。至于今年译著不突出可能与出版社选书也有关系,西方经典著作我们翻译了太多,出版社应该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当下出版的、有时代意义的图书上。”
 
《科学时报》 (2010-2-4 B1 读书周刊)
2009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年度推荐书目










 
(共10本,排名不分先后)
 
1.“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樊洪业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2.《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美]科因著,叶盛译,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3.《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苏联]阿西莫夫著,吴虹桥等译,上海科教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4.《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英]文思淼著,姜诚等译,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5.《分子共和国》,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编,知识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6.《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科学松鼠会编,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1月出版
 
7.“中国科技馆科学新视野”丛书,周光召、赵忠贤主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8.《雷震海天——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编,中国宇航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9.《物我相融的世界》,莽萍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10.《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陈方正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4月出版
 
《科学时报》 (2010-2-4 B1 读书周刊)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292507.html

上一篇:张劲夫谈钱学森
下一篇:大智靠学

11 王铮 刘进平 王号 刘立 马丽丹 蔣勁松 高建国 李泳 刘晓瑭 pkuzeal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