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怎么看待低被引论文? 精选

已有 7585 次阅读 2011-4-26 06:55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office, style

怎么看待低被引论文?

武夷山

荷兰著名科学计量学家Henk F. Moed著、本所佟贺丰等翻译的《科研评价中的引文分析》(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第142页说(大意):

学者们对SCI收录的2001篇论文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接近91%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清单中包含至少一篇仅被本论文所引用、而未被其他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随着参考文献清单长度的增加,上述百分比也相应增加。例如,对于参考文献数量达到20篇的文献来说,其94%包含至少一篇“独一无二”的参考文献;对于参考文献数量达到40篇的论文来说,其96%包含至少一篇“独一无二”的参考文献。

读到这段话,我想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在浏览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时,会特别注意哪些文献呢?当然是注意新鲜的、可能给我们带来启发的文献。由于我在阅读其他文献时,在其参考文献清单中很可能已经见过所谓的高被引文献,那么此时再次碰到高被引文献就不新鲜了,不能带来“信息冲击”了。换句话说,参考文献单中“独一无二”的参考文献也许对读者的潜在价值最大。

而这些“独一无二”的参考文献正是只被引用了一次的低被引文献!我们作为作者,如果觉得这些文献有价值而加以引用,则可能成为将“睡美人”文献给唤醒的王子或功臣。

(关于睡美人文献的含义,见我的千万不能忽视文献“睡美人”现象,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22975438578202431.html。)

其次,统计任何论文数据库,多数作者都处于零被引和低被引行列。习惯上认为,零被引和低被引的文章是质量比较差的文章。但是如前所述,低被引的文章可能恰恰是使我们眼前一亮的新鲜文章。因此,不宜简单化地将“低被引”与“低质量”划等号。那些高被引文章,由于反复出现在参考文献清单中,就像审美疲劳似的,会不会产生“引用疲劳”,我们反而不太想引用了?“此篇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再者,在同被引分析中,至少被两篇文章引用(同被引)的文献,才会进入分析人员的“法眼”。那么,只被“独一无二”引用过一次的文章,压根儿就不会成为同被引分析的对象,从而可能永远被视为处于“差文献”的行列。从这个角度说,同被引分析注定会丢掉一些有睡美人潜质的文献。

其实, 这里的关系同如何选书差不多。您如果没有时间,没有很好的判断力,那么买畅销书(相当于高被引文献)好了,众多读者喜欢的书总不至于太差。如果您有很好的判断力,也愿意在选择上花时间,就不妨到乏人问津的冷门书堆里翻一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惊喜的发现(大致相当于在低被引论文中发现了使您眼前一亮的有潜质的论文)。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437327.html

上一篇:[转载]樊代明院士: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
下一篇:[转载]学术型文艺明星的启示

36 许培扬 王晓明 魏瑞斌 林耕 钟炳 郭向云 刘桂锋 刘晓松 吕鹏辉 王桂颖 高建国 赵星 姜洪洲 吕新华 曾新林 尚松浩 陈凯华 苏金燕 陈湘明 许浚远 谢鑫 张树风 赵凤光 文双春 王安邦 黎在珣 井然哲 于锋 梁进 蒋新正 孙静宇 阎建民 徐耀 邢志忠 mqp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