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不同时代的蜜蜂譬喻

已有 3201 次阅读 2012-7-2 06:30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不同时代的蜜蜂譬喻

武夷山

 

Minerva杂志2012年第一期发表美国北伊利诺大学社会学系Dianne M. Rodgers的文章,Busy as a Bee or Unemployed?: Shifting Scientific Discourse on Work(像蜜蜂一样忙碌还是失业?关于工作的科学话语之变化),原文见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p0937734683203mx/fulltext.pdf。作者发现,关于自然和社会中的工作者和工作结构之科学内外部话语中,都出现了蜜蜂譬喻。对19世纪末至今的昆虫学话语之分析表明,这些譬喻内涵的变化与人类工作与组织结构之变化是叠合的。

 

早先的蜜蜂譬喻有这样的含义:

个体为公共福利而工作。

工作者需要为工作环境做出牺牲。

蜜蜂(工人)很勤劳,“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根据年龄和体质特征来严格地划分工作职责。

为自己的群体工作一辈子。

可用工厂/要塞模型来描述(Wilson1971年发表的《昆虫社会》中提出的)。

 

同样采用蜜蜂譬喻,在后现代社会就具有这样的含义:

个体为自身利益而工作。

每个工作者需要各自适应环境。

工作者可能是懒惰的,“揩其他辛勤工作者的油”。

根据个体的选择或根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群体需要来调整任务分工。

工作者也许会“失业”。

可用自组织、复杂自适应系统来描述。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588004.html

上一篇:Niles Eldridge:科普需要讲故事
下一篇:[转载]一所革命战争时期的科普馆

15 曹聪 陆俊茜 刘宇 王桂颖 李泳 魏瑞斌 钟炳 陈绥阳 陈筝 徐传胜 柏舟 鲍海飞 吉宗祥 anran123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