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三年半前关于“逆向报恩观”的问答、讨论

已有 2809 次阅读 2013-5-16 06:35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三年半前关于“逆向报恩观”的问答、讨论 

武夷山

 

日前 ,读到胡懋仁老师关于要不要孩子的讨论(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8176&do=blog&id=689822),不由想起了我2009年写的逆向报恩观(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66618.html),重读一遍三年半前的这篇博文及其后与博友的讨论、问答,感觉后者也许比正文更有意思。故将这些问答、讨论录于下:

 

[26][游客]kl0755  2009-11-7 18:51

父债子还新解:欠父母的债还给孩子。
博主回复:解得好。

 

IP: 117.69.38.*   删除 回复[25][游客]lizui2002  2009-11-2 22:50

非常有道理,哈哈,见识了,也开阔了我的思想。
博主回复:谢谢,没有白写就好。

 

删除 回复[24]张光明  2009-11-2 15:02

武老师,关于儿女部分,我不同意,按照你的说法,一对夫妻至少要生育2个孩子才能报道父母生育之恩,生的越多报的越多,这不但违反了计划生育国策,从全球人口发展来说也是不可承受的。理论有实用限制,至少一代人的时间,中国与全球都是人口过多超过环境负载能力,提倡生育,提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博主回复:这个问题很大,三言两语说不清。我没有反对国策,只是从个人角度谈谈报恩的方向。个人的善与集体的善未必一致。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人口没有净增长的国家,长期经济发展动力都很糟糕。如果整个地球人口不增长,那很可怕。另外,人口数不是关键,消耗量(生活方式)才是关键,一个美国人的消耗抵上百个非洲人,他们才要对环境问题负责。人口是发达国家打击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武器,其实是他们逃避责任。

 

删除 回复[23]马乐宽  2009-11-2 10:44

妙!

 

删除 回复[22]吕喆  2009-11-2 07:52

知识可以传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也应当传承,道德品性也可以传承。

 

删除 回复[21]陈伟  2009-11-2 00:34

希望能多一些武老师这样的学者!

 

IP: 115.152.117.*   删除 回复[20][游客]liuliu  2009-11-1 23:41

武总说得对极了!

 

删除 回复[19]zhuchi  2009-11-1 22:46

还是不知道这个跟"无后为大"有什么关系.

你说的"逆向报恩"无非是延续某种传统的一种自然现象,繁衍后代也只是自然现象之一,我感觉古人说的不孝,里边有很多迷信愚昧的成分,而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说法.

你把古人的话和一种"听起来不错的"传统联系起来考虑,所以你觉得古人有道理,其实不过是你的曲解罢.
博主回复:曲解还是推陈出新,见仁见智吧。

 

删除 回复[18]zhuchi  2009-11-1 20:32

不孝有三,为什么是三而不是四或五??
博主回复:不是确指。意思是:不孝有多种表现,不生育后代最严重。

 

删除 回复[17]李毅伟  2009-11-1 18:24

这个很自然。不过更多的是不是逆向讨债法呢?上一代被他们的上一代剥夺了很多,于是便从下一代人身上讨回来作为补偿。如此往复,以至无穷。或许也是不得已,总不能两头亏空吧?
博主回复:取决于视角了,一般不宜笼统地说一代人。

 

IP: 125.42.24.*   删除 回复[16][游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  2009-11-1 17:5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

 

删除 回复[15]刘立  2009-11-1 17:24

逆向报恩观,很精炼的概括。

相反的,是否还有逆向报仇观

比如,像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那样。
博主回复:有,只是不值得提倡罢了。不谈该不该,正向报仇永远是可能的,不需要逆向,逆向报仇是怯懦的表现。好了,第七种不对称问世了。

 

IP: 210.76.36.*   删除 回复[14][游客]文端  2009-11-1 15:27

您说的只对了一半,我认为,如果您当年的导师对您不好,您现在也要对自己的学生好;不管过去,您是否受到领导的关心、提携,您现在也要关心、提携自己的年轻部属。

博主回复:同意您的看法。如果他们对我不好,我也对后来人好,那是应该的(Should);如果他们对我好,我对后人好,那是必须的(Must)。此文讨论的是报恩的方向。

 

删除 回复[13]陈国文  2009-11-1 14:01

我早就被并不断被攻击为伪科学的鼓吹者。 
====
哈哈,这俺是知晓的。佩服武老师。

 

IP: 219.82.25.*   删除 回复[12][游客]盛红月  2009-11-1 14:01

[觉得做人,要记得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要忘记那些不经意伤害你的人,武老师说得没有错,传承也是一种报答。
博主回复:欣赏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的思想,那是正向的。

 

删除 回复[11]陈国文  2009-11-1 14:00

谢武老师:若科学与心灵,孰轻孰重?

继问:当有人假科学之名而将人类的心灵打向了荒芜,已然要成非此即彼之生死攸关时,二选一,您选何?
博主回复:我仍然觉得二者不是对立的,科学(以及其他)可以使心灵更丰富。试问:一个人在单纯无邪(假定存在)的环境里度过了道德的一生,另一人在经受了糖衣炮弹、肉弹等等的考验后度过了道德的一生,谁是真正堪称有道德的人?同理,姑且把科学看成对立面,没有科学或无视科学而葆有高尚的心灵,与面对科学(以及其他)而坐怀不乱、站怀不乱、怎么怀也不乱相比,后者方为真的有心。
只有西方的思维方式才有那么多非此即彼,中国人的智慧却可以把非此即彼转换成亦此亦彼。比如一个国家不是这个制度就是那个制度,可是邓小平居然想得出一国两制。

 

删除 回复[10]陈国文  2009-11-1 13:41

如果我遭到了不好的待遇,根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就不能转移到别人身上。这是又一种不对称。我已经总结了五种不对称。
========
1.
针对于不对称,不知武老师将作何解?生气,肯定是不可取的。以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为己任的科学,在这里肯定是没有解的。人类的故事(战争极大促进了科技,国防为科学提供了合理性与发展的钱),却是建立在他们对于这种不对称的不同的反应之上的。以恶报恶式的回应,是无底旋涡。而我眼观的人类,就在这无底的漩涡里挣扎,却不亦乐乎。

2.
对于科普,以丫头之观,武老师已经超越了科普,并渗入了对科学的反思。

3.
眼见人类假科学之手段以发展为名利己之实而在这个地球上大肆催害生灵,以陈永金之闪光GDP下的悲惨世界为例,您是要先歌唱科学还是要先歌唱心灵?您当知道,科学是不会主动让位于心灵的,只要人是自私的这一假说是合理的。

当如何来做?

武老师一直是我尊重的师长。晚辈冒昧,暂抛却为我所不喜居之礼仪,放肆一把。望武老师海涵。
博主回复:1 普及科学不等于排斥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2
假科学为手段和假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为手段的人、事永远存在。如古代的假装行孝以博取名声。并不能因为有人假这假那,而否定被的事物的价值。
3
我之理解的科学,肯定与唯科学主义者理解的不一样,比如我理解的科普就包括中医科普,因此,我早就被并不断被攻击为伪科学的鼓吹者。

 

删除 回复[9]XY  2009-11-1 13:25

百善孝为先。假如扩大到全方位的报恩观,更接近佛教的精神。
博主回复:人类是地球养育的,当然就要善待地球。我认可这样的观念,但这不是逆向的。

 

删除 回复[8]hao  2009-11-1 12:02

拟向报恩观不错的词汇。关于导师--您的学生,领导--您的下属,也和您以前关于您的二阶工作相呼应了。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博主回复:跟我说的二阶不太一样。这里说的是恩惠的传递关系吧,很多种恩无法报,只好传递下去。

 

删除 回复[7]吴电明  2009-11-1 11:56

最后一段应该为逆向报恩观吧。
同时为也觉得逆向好像不合适,是不是有更合适的词呢?

 

删除 回复[6]赵星  2009-11-1 11:49

太对了!

 

删除 回复[5]杨芳  2009-11-1 11:23

嗯,您说的对,要传承善,要扬弃恶。无法回报的恩情,就传递给下一代,人类文明也是这样一步步传承的吧!

 

删除 回复[4]王琛柱  2009-11-1 11:12

这种报恩方式其实是一种责任。赞赏武老师的科普精神。

 

删除 回复[3]刘晓瑭  2009-11-1 09:56

很好!完全赞同。特别是能体会到我当年的导师对我很好,我现在就要对自己的学生好;我年轻的时候,受到领导的关心、提携,我现在就要关心、提携自己的年轻部属。因此,我们的导师和领导也要积善,传承给后辈和下属。是不是可以逆向想一下,恶也是可以向下传承的呢?

博主回复:如果我遭到了不好的待遇,根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就不能转移到别人身上。这是又一种不对称。我已经总结了五种不对称。

 

删除 回复[2]张焱  2009-11-1 08:36

不错!无论是顺向的还是逆向,只要懂得报恩,就是有良知的,有希望的,呵呵。

 

删除 回复[1]zhaowanfu  2009-11-1 08:13

上一代的付出也是下一代的负债。只想获取,不想付出,是不负责任,极端的个人主义。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690404.html

上一篇:什么专利值得买?
下一篇:[转载]“捏人掌”和他的“秋成手法”

6 李伟钢 钟炳 蔣勁松 刘洋 孙学军 陈湘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