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朝胜观察:写

已有 2406 次阅读 2014-6-13 11:37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文章来源:转载

朝胜观察:写

左朝胜

科技日报 2014-6-13


    两位八旬老师,拉扯着一个永远不能毕业的学生,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亦步亦趋。我还敢心有旁骛吗?

   一位曾经颇有才情的同事加兄弟,后来下海了。经过十多年的商海沉浮,历经了大落大起,甚至死去活来……几天前突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是要去北京,问我要郭梅尼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他说,好多年没有去北京了,这次到北京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老太太。

   这位兄弟就近在郭老师家对面的“粤北小厨”请老太太吃了一顿饭。当年他当记者时,也经常找郭老师讨教。这顿饭间,将近八十岁的老太太又给当年的小记者谈起了新闻写作的业务。临走时,还送了他两本老太太写的新闻业务书。已经身陷商海难以自拔的兄弟,百感交集地说了句,“我还看得懂吗?”

   后来,老太太给我打电话说粤北小厨咱们去吃过几次,他点的菜比你点的要好吃。我开玩笑说,人家如今是老板了,有钱。我点的都是便宜菜。

   阔别多年,回北京要见的第一个人,居然是和经商毫无关系的新闻老师;和当年的老师见面,谈论的又是和经商毫无关系的新闻写作业务。不知道这位下海十多年的兄弟心中作何感慨?

   我想,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深藏着一些割舍不了的东西。久而久之,有时甚至连自己都忘记了。但是,那些东西还在心底。某天一旦翻出来,就会像窖藏了多年的一瓶醇酒……

   前些日子,郭老师眼睛里长了白内障。在动手术前的那些日子里,老太太的眼睛看东西都不清楚了。我特意给她打电话,学生每周一篇的《朝胜观察》就不要再批改了,报纸的字小,戴着老花镜看得都吃力。我说,学生会努力写作的。不敢保证每一篇都精彩,但是一定保证每一篇都认真,您就放心吧!

   郭老师的老伴丁钢先生,也曾在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食品报、中国食品出版社等新闻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做了一辈子的编辑、总编辑。对“小左”见报的稿件,常常是圈圈点点、批批改改,有时还要在报纸空白处写下大段的评注。丁老师年届八旬,耳朵背了,就由郭老师给我打电话来“耳提面命”。两位老人的身体都不太好,朝胜就恳请他们不要再为学生的拙作倾注心血了。老太太电话里也就应下了,她说反正也看不清了。

   后来老太太动了白内障手术,老太太在电话里把操刀的医生着实夸奖了一通。前几天,手机响了,老太太大着嗓门问,你现在没开会吧?我给你谈谈那篇稿子。她说的是端午节后,我在《朝胜观察》发表的那篇“粽”。老太太说:“我先看了一遍。后来老丁看过,大发了一大通感慨。我又看了一遍,觉得挺好。能把文字越写越平易,这就是大不易。还是巴金先生说的,最高的技巧就是无技巧。平易不是平淡,我给你改了几处,你听听……”

   两位八旬老师,拉扯着一个永远不能毕业的学生,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亦步亦趋。我还敢心有旁骛吗?

   朝胜从业四十余年,结识过许多朋友。有的朋友立志从政身居高官,有的朋友下海经商贵为巨贾,有的朋友平凡一生克勤克俭,有的朋友惨淡经营谨小慎微……和各种各样的朋友来往,让朝胜对人生渐有所悟。

   记得二十多年前,郭梅尼老师还在担任科技日报记者部主任时,对着一群年轻的记者们说过,今天你们之间的业务差距并不太大,十年二十年之后再看,就知道谁在努力谁在拼搏了!当年的郭主任对朝胜另有叮咛:你不要考虑当官,就一心一意地写稿子吧!

   当官要靠机遇,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也曾遇到过这种机遇。以前热衷于在报纸上“出名”,朝胜二十六岁时,就已经是安徽省新闻学会的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的会员,一支笔新闻,一支笔诗歌。心高气盛风云际会,颇有点瞧不起官场的尔虞我诈。遇到恩师郭梅尼之后,就如同戴上了新闻的紧箍咒,再能折腾也不准有当官的念头!如今,遇到一些身居高位的朋友,大家依然亲热如初,我微笑瞧他,他坦诚看我。而有些混得“不咋地”的朋友,一旦见面似乎更加亲切。路旁小馆,人声嘈杂,点两盘小炒,买一瓶老烧,喝得兴起时互揭老底,当年的狗屁倒灶都化作了今日的推杯换盏。抢着付那百儿八十的酒账,你扶我搀跌跌撞撞旁若无人大笑而去……

   一位外号叫“老K”的发小兼战友,我们从尿床时就在一起混。听听那外号就知道他有多调皮了。后来又一同当兵,那家伙一手好字脑瓜灵光,没两年就从团的警卫排调到军级的指挥部当文书。从部队回来后自学成才,在一家公交公司里考上了“高级政工师”职称,如今一旦喝多还会自吹“咱也是高级职称”。在家乡淮北市给《淮北报》投稿,多次获奖。每次见面我都说他“你比有些记者写的还好!”风风火火折腾了几十年,老K在科级岗位上退休了。立马宣布“挂笔”,改打乒乓球了。

   老K每天背着一个小包到体育馆打乒乓球,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先是自己练,后来教别人。学生有了长进常常请他整两盅,没人请时就从小包里掏出一瓶散打的烧酒,自己把自己整得青头紫脸。几年来,他居然在市里打出了名次,甚至蝉联数届老年赛冠军!还当上了老年乒乓球协会秘书长(副的),组织乒乓球比赛时,老K安排别人去买盒饭,别人说你怎么不去?他眼睛一瞪“我是秘书长,抓宏观的!”小时候总是跟在老K屁股后面的弟弟小毛,如今都是市里的局长了。对此,老K毫无失落,有时跟着局长弟弟蹭酒时,还会老滋老味地教训局长两句,气的弟弟要跟他翻脸。

   以前,我总说他运气不好,有才能干却无人识!现在我对他的认识转变了,“写稿子,把业余写成了专业;打乒乓,把游戏打成了事业!”老K的一生难道不是成功吗?远有恩师教诲,近有老K榜样,朝胜还是乖乖地写稿子吧!

   这也是我心中的不能割舍。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803018.html

上一篇:读诺奖得主钱德拉塞卡的《真与美》
下一篇:我的情报梦

2 科学出版社 王春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