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科学政策中的简单博弈 精选

已有 5465 次阅读 2007-5-22 16:34 |个人分类:自言自语|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学政策中的简单博弈

2007.5.22

在一个科学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要把保护和培养优秀作为重点,而不是打假和规范学术界作为重点,可以作简单的推理如下,建议有谁能够做一个简单的博弈理论分析,然后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办。

1. 国家支持科学家和学者与养牛差别其实不大,一片草原上最多只能养120头牛,是不可能从100头再增加99头到199头的。

2. 如果优质牛从1头增加到3头,而劣质牛从99头增加到117头,优质牛增加了200%,优质牛的比例从1%增加到2.5%。

3. 如果把牛换算成科学家,117个差的科学家贡献和99个差的贡献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成本增加了20%左右。

4. 3个优秀科学家的贡献则一定超过1个优秀科学家的三倍。因为好的科学家之间的工作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其成就会是相干的增长。也就是说贡献会从1的平方,增加到3的平方,也就是增加到9倍。说得俗一点,获得Nobel的机会增加到9倍。

5. 随着好的科学家和学者的增多,能够被影响和改进的差的科学家的数目也会增加。这个数目一定是和好的科学家的比例成正比的。所以,如果把这一部分算进去,保护和培养好的科学家的成效会更大。

6. 总的结果是,多耗费20%的成本,效率提高8倍。

反之,如果重点放在打假上,或者不能够扩大草地(科研经费增长),好的科学家的增长不能保证得到一定的发展空间,那么已经有的好的也会在资源没有富余的情况下被耗死。

最近几年中国科学研究进步很快,正是因为资源的增加给好的科学家以喘息的余地,虽然差的科学家的总数增加了,但相对数目减少了,而且好的科学家的绝对数目和相对数目都增加了。所以,浪费的总量的确增加不少,但是整体科学水平提高更快。现在打假,当然可以打出更多的来,但效果还是不会很大。

如果科研经费出现短时间的紧缩,同时仍然以保护好的科学家和学者为重点,那么最先出局的一定是那117头牛中的。这样优质牛的比例和整个成本都会降低。从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上讲,在今后的一定阶段,科研经费一定会出现一个瓶颈或短暂下降,只要在那时能够保住好的一端,象安置下岗工人一样安置下岗的科学家或学者,很多问题都能被解决。这个时候打假和反对学术不端的作用最大,因为能够提供好的标准和参照。但是,这时候做这种工作也就是象打落水狗而已,打落水狗快活归快活,效果还是有限。而且,在和谐社会中,打落水狗还是需要把握度的,否则哪来和谐?

不管怎么讲,眼睛盯着好的,特别是真正好的,并且去帮助和保护他们,总是最好的选择。

相反,负面的看多了,容易失去方向。虽然我喜欢鲁迅的文字和精神,但我不太喜欢鲁迅态度和方法,其原因就在这里。旧社会绝对没有那么黑暗,现在的社会也没有那么糟糕,只是总往黑的地方看,结果看见的全是黑。所以,还是古人说得透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上分析只是在讨论方法和出路,决不是替作假和学术不端,以及开展低水平工作作任何辩护,也不是替社会中的一切不公正和黑暗现象辩护。切莫误解。

我这里说这些,其实上头应该早就知道。等着瞧吧!

************************************************************
以上也算是对以下评论的回答。

发表评论人:[网友]Ashley
问题是那99个搞糟糕科学的人会每个人再产出99个糟糕的科学家,难道他们不会把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几个优秀科学家给淹没了么? 



https://m.sciencenet.cn/blog-176-2311.html

上一篇:闻到Nobel的味道(3)
下一篇:de Gennes-闻到Nobel的味道(4)

0

发表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