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新语丝论坛上看来的

已有 19720 次阅读 2009-11-17 12:35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新语丝论坛上看来的

2009.11.17

不少人动不动就讲西南联大怎么样,解放前的清华北大南开怎么样。其实那几所学校当时除了教授普遍质量还说得过去之外,学生其实并不见得怎么样。只是因为后来学生里面出了一些还说得过去的人才,就一肥遮百丑了。

现在中国要办一流大学,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拿得出手的教授。学生的可塑性好,教授可不能再塑来塑去,本来就不行,怎么培训也是没有用的。

要搞清楚解放前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为什么还不错,最好把当年这些学校教授的名单一一公布,再看看他们解放后的下场,然后仔细对比一下今天这几个学校的校长教授都是些什么人,您就知道自己是不是放心把自己冒顶聪明的子女交给他们去培养了。

现在的中国大学,以为招到国内最聪明的学生就万事大吉了,却从来不关心自己有几个好的教授。结果不幸的是,新中国的大学本来是应该把鬼变成人的,结果不小心却常常把人变成了鬼。弄虚作假比解放前还凶。

**********************************************************
新语丝论坛《1947年怎么考大学》贴链接:http://www.xys.org/forum/db/5/240/13.html

送交者: 梅子 于 2009-11-15, 08:04:19:

1947年怎么考大学

看到父亲的同学根据日记写的历史回顾,觉得有意思,抄一段给大家看看。如下:

1947年夏天,经历一生中赶考的大关,我既有考上三所国立名校光荣的一面,又有为同学代考被赶出考场耻辱的一面。

当时国立大学由于不收学费,历史悠久,教师设施较好,成为考生最向往的目标;其次是教会大学,校园环境好,外语好,但费用高;再次是私立大学,较易录取。国立大学尤以清华、交大、浙大难考,不同的专业录取标准又有较大的区别。

1947年各校分别招生,考生没有把握,总是要选几个大学在高温中赶考,紧张劳累程度不亚于封建社会进京赶考。

我在上海和杭州连续参加了五所大学考试。浙江大学最先发榜,9月8日我和同时考取的XX 等同到杭州报到,取到学生证。13日在杭州工作的三舅父到华家池浙大宿舍找我。带来从上海寄来的快信:“。。。接到清华通知。。已录取。。。”,当天深夜带了行李赶回上海,日记描述当时心情:“我的一生将重新写过!激动兴奋”。15日,在上海见报,交通大学电机系也录取了,此系是当时最难考的,据说有1100人投考,只取30名,我排在第10名。

考完国立大学后,有两位学习较差的同班同学报考其他大学找我代考,碍于情面应了下来,一个顺利过关名列前茅,一个在考场检查证件时发现有假;我终身难忘在监考人的冷漠眼光下退场的情景,心里发誓吸取教训永不再犯。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m.sciencenet.cn/blog-176-271642.html

上一篇:不要为学生说话
下一篇:评嵇少丞的两篇博文

5 金拓 李志俊 丛远新 littlejoy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