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流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nke 流行的背后说明什么

博文

能不能用手机做点有益于公共卫生的事? 精选

已有 5441 次阅读 2008-10-12 14:33 |个人分类:感受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说起流行病学调查,是一件费时费力还可能不讨好的事。调查前认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中认真收集证据,调查后全面分析,寻找蛛丝马迹。对被调查者,要有充分的耐心及询问技巧。对上级部门,也要有个有理有据的交代。这些都不算,最头疼的是调查样本选择的代表性问题(涉及结论的适用性),通常情况下,较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样本。渴望有一个大的样本群是每一个流行病学家的梦想。《科学》杂志在95年就提到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流行病学现场。可惜这么多年并没有很好的利用,也许对于每一个研究单位来说,都无力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人力、财力、设计、组织协调,困难可想而知。可困难不能做为不作为的理由,总得做点什么,对吧?

人类已能较准确地预测天气,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虽然古代人也能抬头望天而知一二,但现代气象学的发展和大型计算机的出现实现了人类知天的本领,但遗憾的是只知天,不知命。对于疾病的监测还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主要建立在医院为基础的报告系统上,疾病的诊断比天气的测量要困难得多,客观、主观因素都有。为什么能比较及时地预测天气,在于大量的监测数据,已知的运动规律和满足大型数据计算模拟的计算机。对于疾病监测来说,需要大规模真实数据,研究其内在规律,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技术。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大规模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可能的契机。2007年信息产业部(现已改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称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5亿,考虑一人多机的情况,中国20%-30%人口拥有手机。而且手机用户多为实名制,信息平台技术也较完善,为何不利用如此优良的资源做点有益于公共卫生的事呢?假设,建立了一个手机信息平台,就象119,120之类,直接发短信,甚至以后可以发视频。那么可能有以下用途:

1.食品安全监测:如果消费者通过短信说明详情,在很短时间就有可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但想一想,要真报上来那么多,怎么办呢?

2.症状监测:可通过在手机中内置健康软件(国家可出标准,提供给各手机厂商),或通过定期短信群发,由机主回复所问症状(如发热、咳嗽、腹泻等),当然回复是免费的,甚至是奖励的(鼓励参与)。这对一些大流行的早期监测有很大的作用,毕竟禽流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3.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动态追踪:搞癌症普查是很不容易的,但得癌症的人自己都很清楚来龙去脉,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汇集数据,可对我国癌症疾病发展动态有一个初步估计。

4.健康咨询和服务:国外其实已经有了这样的专业公司,就是对每一个注册用户通过手机、固定电话或网络按时提醒他们医疗上所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即医疗小秘书,包括定期服药(对结核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定期检查预约安排等等。

益处暂时先写这么多。下面谈谈弊端:

1.公民隐私权:必须由国家出台相关法规,限制数据库的使用。

2.信息真伪辨别:这是个关键问题,不可能逐一核实,但可能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加以分析,做到在大数据量的前提下不影响最终结果,当然还需要做更多的宣传教育,好在手机相对网络更具体化一些。

3.应答率:不好预测,建议选择试点地区研究。

4.为电信系统增加负担,只付出,无回报。公益事业,无人响应。会以各种理由抵制,所以这一想法也就是无稽之谈了。

如果感兴趣的话,欢迎大家讨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192-42379.html

上一篇:眼见为实
下一篇:今天Obama会赢吗?

1 李小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