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贫穷与不孝

已有 8974 次阅读 2009-2-11 19:58 |个人分类:菲亦所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幸福, 贫困, 儒家, 孝顺, 不孝

这次我过年回家道听途说到很多事情,感觉到贫穷与不孝,经常会联系在一起的。有很多的人家庭贫困,同时他们不孝顺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也不怎么和睦。于是我就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思考。

古人对孝非常重视,“百事孝为先”。对孝与不孝的定义,在《孝经》中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统而烦琐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并且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封建专制君主服务联系起来。《孟子.离娄上》篇“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先不管古人把孝跟封建专制联系起来是否合适,在这里就谈谈对父母的孝。我觉得古人对于孝的规定有些太形式化了,也太多的规矩,并且很多从现在来看未必适应现在的社会。我觉得在今天这个社会,孝可以说是满足父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就是让父母生活无忧,并且让他们快乐幸福。

我搜索了一下,发现网上有关于“贫穷不能作为不孝的借口”的观点,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孝心,那么即使生活贫穷,也会好好地孝顺父母的,不能因为贫穷,就不孝顺父母。但我觉得,如果做个统计,那贫穷的家庭出的不孝的人所占的比例应该会比平均水平的人要高。我觉得这也很好理解,“贫贱夫妻百事哀”,当生活贫困的时候,如果连自己的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往往就没那么多心思和金钱顾得更多的人。如果一对父母没有收入,要仅有的一个儿子来养,儿子每个月有300元的收入,每个月自己省吃俭用可能只能结余60元,如果这60元全部用来孝顺父母,而父母如果没有任何收入的话,那么这60元钱也可能不够父母吃喝,父母的生活可能会很悲惨的。而更多的情况是,这60元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给了父母。而如果一个人收入较多,那么他只要给父母他收入的很少一部分,就能够让父母过上舒服的生活了。并且,父母往往不图子女能够给他们多少钱,通常都是生活得舒服就行,不会想着从子女那里贪图多少的荣华富贵,反而总是会为子女着想,怕子女钱不够花。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孝顺,金钱只是一方面,还要让父母生活得快乐。有的时候,如果父母自己有钱花,那么给父母1000元钱,还不如买1000元钱的父母喜欢的东西,父母会觉得更高兴,因为恰当的礼物体现了一份心意。还有,我觉得无论在哪个年代,子女能够有所出息、光宗耀祖,都是让父母高兴的事情。虽然我觉得读个博士不算什么,但是能够读博士,父母非常自豪,尤其是当别人问起他们子女的情况的时候,这种自豪感往往是金钱所不能带来的。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对于贫穷的人,如果不能够给父母很多钱,那么如果能够在父母精神上做一些让他们高兴的事情,父母也不会觉得子女不孝的。

但不管怎么说,在中国,贫穷的人要尽好孝心,总比一般人要难一些,付出得更多一些。贫穷这个因素在尽孝方面或许在发达国家不能作为一个影响因素,但是在中国这社会,我觉得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80%的人口是农民,大多数农民老了之后要靠子女赡养,所以子女的经济能力是一个很大的事情,而现在的社会住房、教育、医疗等花费太大,子女的压力也很大,并且现在独生子女多,使子女的养老负担更重。我觉得中国现在会有很多的子女不能够给老人提供满足他们最基本生存需求的财物。

我觉得仅仅只是因为贫穷给父母的钱少,大多数父母也不会觉得子女不孝的,在贫穷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很多其他的因素,这个与家庭教育以及子女的品德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其他导致不孝的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贫穷会让不孝雪上加霜。所以我觉得贫穷对于不孝的影响是一种助燃剂,是要伴随着其他影响因素才能够起作用的。

以上论述的是“在中国,贫穷往往会成为不孝的一个影响因素”这样的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反过来是否成立?(搞科研的人,就要思考全面一些^_^)也就是说“不孝往往会导致贫困”这个命题也是否成立?我觉得也是成立的。

要分析这一点,我想先说一下人的命运。我觉得人的命运跟人的性格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一个人性格胆大心细、勤奋刻苦、孝顺父母、待人真诚、乐于助人、踏实肯干、抗挫折能力强、善于寻找和把握机遇、喜欢不断地去奋斗,那么只要他一生没什么天灾人祸,那么我想这个人应该会在社会上混的还不错,不至于贫困潦倒。孝顺往往是考察一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连亲生父母都不孝顺,那怎么能够保证他能够对外人好呢?这样的人,往往是对其他人也不怎么样,大家都不愿意亲近,很容易做什么什么不顺,最终可能导致贫困。

就先写这么多了。想不出来合适的结束语了o(∩_∩)o...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071-214449.html

上一篇:怎样找到必胜策略的数学推理题
下一篇:有趣的情人节短信、回复以及故事

14 武夷山 蒋新正 郭胜锋 李建立 刘玉平 郭向云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王德华 俞立平 杨秀海 陈国文 魏东平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