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经济过山车——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39)

已有 2430 次阅读 2010-10-27 23:37 |个人分类:经济真相|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房价, 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 经济波动

   在我国北方,春秋天总是出奇得短。前两天还穿着大棉袄,今天就要穿衬衫;上星期穿衬衫,这星期要穿毛裤。从夏天直奔冬天,从冬天直奔夏天,简单、直接。最近发生的经济危机也具有同样偏好,前半年还要防经济过热,下半年就要防经济过冷。转变的速度之快,如过山车一般,让人眩晕甚至恐惧。
   从17世纪,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冷热波动也成为常见现象。人们希望能够了解为什么要波动。希望寻找一些规律,减少损失。去年,许多工业原料价格疯涨,铁矿石,有色金属,原油都在不断价格翻翻。今年,原油两个月内从150美元直接跳到40美元一桶;铁矿石,有色金属也只有原来的一半价。从表面上看,波动似乎没有太多的理由,不过仍然从一些微观和中观经济现象中发现一些端仪。
    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一种与经济波动类似的现象——"牛鞭效应"。宝洁公司(P&G)在研究“尿不湿”的市场需求时发现,该产品的零售数量相当稳定,波动性并不大。然而分销中心的订货量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分销中心称他们是根据汇总销售商订货的需求量订货的。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零售商往往根据对历史销量及现实销售情况的预测,确定一个较客观的订货量,批发商也同样基于自己的预测向销售中心订货。他们在订货时往往会考虑提前量,增大或减少一些订货。这样,虽然顾客需求量并没有大的波动,但经过零售商和批发商的订货后,订货变化量就一级级地放大了。比如说零售商发现这周的销售量比上一周多了10%,他很自然地会认为下一周的销售量不会变化,同时为了补充库存,向批发商多订20%的货。批发商感觉订货量突然多了20%,他们由是感到库存不足,有点手脚忙乱,为了补充库存。由是他向销售中心多定40%的货物以防止货物不足。销售中心感觉多了40%,他们同样为了防止货物不足,向上级多定80%。宝洁公司生产厂一看需求多出80%,由是向原材料供应商发出的订单又进一步加大。在零售端的小变动传导到生产厂时成为大变动,宝洁公司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牛鞭效应”。惠普公司在调查其打印机在一个主要零售商那里的销售情况时发现其订货量的波动要远远大于销售量的波动,而公司的打印机制造部门向芯片制造部门订货数量的变动幅度又比前者更大。
    经济中的另一类波动来自经济预期。当人们预期计未来产品价格上涨或者需求增加时,会不自觉得增加库存,除了销售需要以外,还可以通过囤积居奇来获利。增加库存实际上变相地增加了需求,也进一步增加了供需紧张,抬高价格。反之,当人们预期未来价格下跌或需求减少时,会不自觉得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减少库存变相地增加了供应,压低价格。在此过程中,一涨一跌加剧了经济的波动。前一段时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贸易协调处处长周豫告诉媒体,国际市场硫磺价格从2007年初的80美元/吨,迅速上升到800美元/吨,现在又回落到了80美元/吨,而大幅回落也就是发生在最近2个月。国内最大的化肥生产商——云天化集团囤积了约68万吨的高价原材料。而贵州瓮福集团和北宜化集团也积压高价原材料各15万吨。再加上其他中小型化肥厂的积压,全行业积压的高价原材料约达150万吨。中国磷肥协会理事长武希彦表示,因为高价原材料一项,全国化肥行业亏损已达156亿元。这相当于去年整个磷肥行业76.5亿元盈利额的两倍。工信部长李毅中在介绍钢铁行业时讲述了铁矿石的情况。钢铁企业在去年、今年年初铁矿石价格疯涨的时候,购进了大量高价矿石。据钢铁协会反映,钢铁厂库存的高价铁矿是3000万吨,码头上堆了9000万吨,加起来是一亿两千万吨。据说在供应商手里长期订货的单子有1亿吨没有发货,这些加起来共有两亿两千万吨。然而在两个月之前,巴西的淡水河谷再次要求将铁矿石价格提高 12%,并不准我国的船只在港口接货。本来铁矿石价格是一年谈一次,淡水河谷竟然违反惯例来了个中途加价。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开口要价没几天,铁矿石价格就下来了。没有人会想到经济冷得如此之快。
    以上是企业犯得错误,他们以为价格还会上涨,把所有的库存装满,增加利润。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价格突然下跌,价格越跌越不敢投资。他们担心价格会更低,还要消化掉原来的库存。当价格上涨时,市场交易活跃,交易量大;而当价格下跌而处于低位时,市场交易平淡,交易量稀少。这实际上拉大了高潮与低谷的差距,使经济动荡。
   不仅大企业如此,我们平头老百姓同样会如此。在1988和1994年,全国性通货膨胀,人们领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东西。有的人家存了够几年吃的盐、够几年用的布。在商场里,我的邻居竟然把出影不正的电视机给抱回了家,闹出大笑话。最近几年,房子价格上涨,许多人开始囤积房子。从宏观市场来看,表现为供需两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微观角度来看,这只是对未来的透支。囤积对外表现为需求,实际是库存,总会要释放出来。现在市场的需求只是把未来的需求及早兑现。那么我们未来的需求将怎么办?这把问题推向了未来,寄希望将来有解决办法。如果将来没有解决办法,我们只能进入经济萧条阶段,这就是现在所处的困境。

    假设某天我们花天酒地,海吃烂喝了一通。事后我们会有点后悔,可是一想到凯恩斯的理论就高兴起来,我们通过消费增加了社会需求,有利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早期,我们提倡节约光荣,而现在却成为花钱光荣。不过当我们将来因现在的海吃烂喝而囊中羞涩时,似乎又应该沮丧,我们的消费减少了未来需求。凯恩斯认为需求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必须做到消费先行。既然需求能拉动经济发展,为了创造好的经济指标,有人就动起歪脑筋——强迫老百姓花钱。把明天的钱拿到今天来花,把未来的钱预先支出来花,借钱花。然而这种方式花钱并没有创造出总需求,只是把未来的需求挪了个窝,从将来挪到现在。
    当然,凯恩斯这么有名,也并不是我们想得那么简单,他的目的是对付经济危机。在危机的时候,人们由于预期产品价格将下跌,把现在的需求不自觉地向后推迟,挪到未来进行。比如本来家里要存一个月吃的米,现在只存两三天的,本来要买辆车,担心降价就推迟一些时间。人们推迟消费,使市场变得萧条,凯恩斯政策鼓励人们消费,希望市场能恢复正常。
    说到凯恩斯理论,我还想多说一点。当储畜率过高,货币在银行里总要贷款出去,资本家来贷款必然要带来经营风险和银行风险。凯恩斯希望需求早早兑现,希望政府降低利率。结果是资本家和政府的收入大大增加。资本家的自有资本增多,他们将更愿意做技术改造或冒一些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凯恩斯理论仍然有一些价值。
    在供给学派来看,经济危机并不是真危机,而是产品供应不合理。人们买不到自己合适的东西,或者感觉性价比太差,比如我国的住房、教育等,人们不愿投钱。当然,这个观点有一些正确,比如房价还是高高在上,大学学费不跌反涨。市场没有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只有持货待购,市场上没有交易,很自然地滑入经济危机。供给学派表面上挺正确,可也有错误的地方。比如某些富翁他想赚钱,想找投资机会,然而社会上并不存在着这样多的投资机会。现在,我国采用了两种办法制造投资机会,比如我国开放房地产投资,提供土地投资;另外一种是多收富人税,富翁不愿意花钱,政府替他花好了。当然,奢侈品消费也是一种帮助富翁花钱的方法。
    现在,许多经济界人士谈论凯恩斯,认为我国的许多政策与凯恩斯主义一致。有一些人反对,也有一些人支持。实际上,他们当中了解凯恩斯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也只是了解一些基本概念,知道凯恩斯帮助美国走出1929年的经济危机。不过很少人了解和理解凯恩斯当时的想法和目的,更少人能够理解凯恩斯主义的副作用和有效条件。凯恩斯主义是应对经济危机疗法,类似于人生病的治疗方案。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神药,同样不存在能解决任何经济问题的经济疗法。凯恩斯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疗法。
    以上介绍了经济的波动性,当每个人只能利用有限的信息做决策时,经济动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从静态思想看,每个人的收入是固定的,总需求也是固定。政府的活动只能使消费提前或推后。假设政府喜欢短期行为,把未来的需求提前到现象。最终结果将是短暂的过度繁荣,随后而来的是寒冬。
    如果工人习惯于把当月的收入完全花费掉,这又将是另外一种情况。如果工人一直不花费,情况又不一样。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把未来需求及早兑现,易于引发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我国的内需不振,都与此有关。进一步说,经济波动也难以避免。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346-377802.html

上一篇:蒙牛狂奔——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42)
下一篇:价值在于整体——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37)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