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我读道德经——第十一章

已有 2639 次阅读 2013-5-30 17:25 |个人分类:科学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道德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实统众也。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木埴,壁之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总结:

    “无”与“有”之间的关系体现为空间的争夺。“无”说明存在空间,空位置。“有”说明存在空间被占有。“有”的前提是“无”,人们常常过于关注“有”,却不知“无”的重要性。

    在现实中,政府机构冗员太多,即是“有”太多。而领导想调整班子,把一些能干的人请进来。由于缺少空位子,只有能作罢。这也说明了“无”的重要性。

    “无”“有”又具有同时性,比如小学生变成中学生,一名小学生没了,多了一名中学生。一块钢材加工成某个元件,同样是“无”“有”同时出现。因此,当我们在大学毕业时,即可以讲我们结束了大学生活,也可以讲我们开始了职业生涯,“无”“有”相生。

    在第二章讲了有与无关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简单理解:做车子的人,制造车子的每个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车子,出售是为了“利”。当做车子的人没有(无)车子,购买车子的人,有了车子“用”。

    进一步讲,人们理解事物有两种:功能和组成结构。“三十辐,共一毂”描述了组成结构;“有车之用”描述了功能。造车子的工匠关注组成结构,而使用车子的人关注功能。工匠关注车子结构,是为了利。而使用车子的人不关注组成结构,只是为了“用”。  车子在工匠眼里是车子,但在使用者眼中只是一种运输工具(虽然也叫车子)。工匠关注车子,而使用者关注车子带来的效益。关注车子即为“有”,不关注车子即为“无”。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346-695021.html

上一篇:我读道德经——第十章
下一篇:我读道德经——第十二章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