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胡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rimriver

博文

央视的“硬伤”与常外的“痛处” 精选

已有 5108 次阅读 2016-4-19 22:5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417有媒体报道了常州外国语学校部分学生身体出现不适,有近500多名学生(学生总数2400多)到常州各医院就诊检查,家长与常州市分别聘请专业机构对学校校区空气、水和土壤进行监测,市里聘请的检测结构监测结果完全达标,家长聘请的检测非常规项目超标万余倍。

    国家环保部与江苏省环保厅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往调查,教育部也前往检查。中央电视台常外环境污染与学生不良反应进行了报道。这一报道带来了其它媒体所达不到的效果,急坏了的常外专门写了一封公开信,向家长(主要是潜在家长)、师生(主要是潜在师生)说明情况,指出央视报道总体符合事实,但存在一些“硬伤”,包括引用的数据、观点,甚至镜头语言,都带有强烈的导向性。看似客观的调查,实际上也是记者主观加工的结果。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这则新闻,我们并未觉得情况如此糟糕。甚至连对环境问题一向敏感的外教,都难以理解为什么媒体把这个问题渲染得这么严重,他们认为雾霾更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是什么数据观点让常外如此恼怒?央视的报道:常外附近的原常隆化工厂地块,在对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中,土壤、地下水里以氯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污染物为主,萘、茚并芘等多环芳烃以及金属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普遍超标严重,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氯苯,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超标达94799倍和78899倍,四氯化碳浓度超标也有22699倍,其它的二氯苯、三氯甲烷、二甲苯总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也有数千倍之多。

这些都不是环境监测的常规指标,央视用这些数据自然引起常外以鸡蛋碰石头决心来指责其不公正和强烈的导向性。也就是说,央视是来砸场子的,建议常外做个调查,是不是有常州的其他名校买通了央视记者,作出对常外招生如此不利的报道。

常外的公开信不便于破口大骂,但恶气还没有出完,怎么办?利用外教来进一步指责央视不该关注空气、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及其对学生带来的现实的及潜在的危害,连老外都认为雾霾更应该引起大家关注。是的,雾霾应该引起关注,但其他环境问题就可以坐视不管吗?你作为教育孩子的学校就只关心学生学习而无视其健康吗?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承载知识呢?

常外试图拿雾霾来专业人们的注意,雾霾是区域性的,其危害具有普遍性,而常外毗邻的毒地对人的危害及潜在危害却具有特殊性,危害对象特殊,危害表现特殊。

常外在公开信中继续指责:事实上,这起风波要追溯到201512月下旬,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彼时此事已经引起了很多省级乃至中央级媒体的关注,而央视并未在第一时间跟进报道眼下,学生们正在紧张准备各种重要考试,九年级即将面临中考,国际部学生即将参加剑桥全球考试,我们尚不确定央视的这期姗姗来迟的报道对同学们的影响有多大,也无法理解央视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点来播出。

   央视什么时候报道应该是他们根据情况决定的,难道当时没有报道,现在就不应该报道吗?这种指责有点打偏。当时土壤修复散发异味,导致学校正常教学无法进行,一些媒体进行跟踪报道,但并没有出现学生集中身体不适,现在出来了,连环保部都出面了,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央视进行报道并没有不妥。如果你认为央视报道不实,给自己工作以及招生带来严重影响,可以起诉央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央视报道的不实,只是在那里虚晃一枪,并不能挽救学校声誉。

     

常外的痛处是学校交了个恶邻居,以毒地为邻。常外是20159月搬到这个新校区的,这个新校区不足百米的地方就是曾经生产剧毒农药的化工厂,而按照规定,应该保持300以上的距离。常外可能从经济效益考虑,这样的地块其价格应该比安全地块便宜不少。但事与愿违,此事一出(此事一定会出,只是早晚而已),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压力,同时带来经济的巨大损失(谁还愿意过来上学?)

常外新校区未经过环评先建,这是中国大多数地方常干的事情。环评这件事对今天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环境破坏的太厉害了,但多数环评都是走过场而已,当地主要领导一句话,环评就通过了。如果谁不识相,即使你有环评资格也没有活干。当然,如果不出事环评走过场也好,卫平先建也好,都无所谓,但出了事,就给人留下把柄了,常外就是。

常外环境事件使其生源产生危机。为什么常外敢叫板央视指其“硬伤”?,就是因为央视报道,戳到了常外的痛处,让更多人了解了毒地事件。学习固然重要,但没有健康的身体,学习无法进行。所以,更多的人包括家长和学生在来之前会深思熟虑,宁愿选择其他学校。常外公开信的最后一条也是最想说的话都出来了:最后,我们希望对那些长期关注并支持我们的朋友们说一句,我们坚信常外能够度过这一危机,无论最终公布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还是坚定地做最好的自己,能有益于他人,坚持让每一个生命尽情绽放。信或者不信,选或者不选,我们就在这里——等你。

可是,人们并不会因为你说了什么好听的话就打消了安全顾虑,来你这里上学,正确的做法是实事求是,承认存在的问题,并在与家长与市政府协商的基础上找到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这样学校才能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所以,公开信是不成功的,如果能把问题的实质,及从学生与家长利益(同时也是学校利益所在)出发的方案提出来,放在公开信的最后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380-971301.html

上一篇:迎亲与亲迎
下一篇:同一个月亮

9 李学宽 徐传胜 黄彬彬 王毅翔 赵美娣 王林平 田青 biofans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