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1):技术是知识的集成并构建知识的平台

已有 5095 次阅读 2010-9-30 08:29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知识, 技术, 科技黑箱, 集成

吕乃基

知识爆炸是当代社会的一大特征。知识的不断增长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间存在矛盾。如何对海量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泛舟于知识的海洋?

科技黑箱[i]有助于克服这一困境。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和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药品,以及芯片等。可以说,技术的几乎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只是其中的知识含量以及“黑”的程度有所不同。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经由特定的体制安排制造出来。科技黑箱中还或多或少渗透了有关企业和机构的企业文化和理念[1]。从立项、设计到生产和商品化,除了科学之外,还要调集广泛的知识,整合、集成大量个别的、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在一台电脑中集成了凝聚态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各种知识,渗透了如微软和比尔盖茨的印记。由此可见,在知识的海洋中,科技黑箱是特定知识的浓缩和集成,或者说,技术对海量的知识进行了筛选和固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因知识的丰富性造成的困境。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不仅本身是知识的集成,而且直接参与到知识的搜寻之中。

大量科技黑箱构成了某种纵横交错的生态。由科技黑箱所构成的知识生态是知识的积淀,让松散的知识凝聚,变动不居的知识得以稳定和有序,构成知识中相对不变和立体的平台。当前,这一平台大致有以下特征:

横向。其一,在通常情况下,科技黑箱由动力机、工作机和控制-学习机三部分组成,并处于不断完善和提升之中。其中,控制-学习机可以渗透到各类工作机和动力机中,也就是信息技术对其他技术的渗透。换一个视角,科技黑箱由被称为人类社会三大支柱的材料、能量和信息组成。材料是载体,能量是科技黑箱得以运行的动力,信息则对材料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实施控制。其二,科技黑箱既各具个性,又彼此相关,越来越趋于形成黑格尔所言“内部有差别的一”。这种彼此间的相关主要在于标准和兼容,否则,科技黑箱之间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技术生态具有某种意义的自组织性,各种科技黑箱通过功能耦合相互关联。其中的任何欠缺自会得到填补,有价值的突破也会淘汰效用较差者并引领技术生态的提升。

纵向。王伯鲁将技术归为“技术簇系与实用技术体系两层结构[ii],还可以对此作进一步细分。其一,科技黑箱对应于人类从生存到提升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的各种需求,也就是构成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上由低到高的序列。其二,在由科学知识到人类需求的漫长谱系上分布着一系列科技黑箱及相关的技术。距科学知识较近处的科技黑箱和相应的技术主要按学科分类,如化工、电工、金工技术等,而接近需求端的技术则更多地按特定的需求分类,形成相应的“行业”,如食品业、服装业和交通业等。其三,在由自然到社会的序列上,分布着木材石油矿砂,经水泥钢材,一直到各色家具和形形色色的电子设施等各类技术产品,还有为这些生产加工过程服务的信息和物流等行业。这样的序列大致相当于熟知的一产二产和三产。在上述3个序列中,一般来说,越是处于低端,越接近自然,知识含量较低,以及主要是科学技术知识;越是处于高端,越是接近社会,知识含量越高,加入了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有趣的是,自古至今,鸡鸭牛羊和水稻小麦等无疑接近自然,知识含量较低,由此加工得到的各色食品和面料则超越之;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这种序列似乎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颠倒,转基因之类的产品一跃而成为知识含量之首。

在上述“两层结构”中,技术簇系涉及技术应用中的一般性、共同性和原理性问题,属基础性结构层次,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渗透性。实用技术体系则是围绕社会特定的实践目的,彼此间的相干性相对较弱。在知识的视角来看,首先,处于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及其技术所集成和处理的主要是直接源于科学的非嵌入编码知识,其特点是与语境和主体无关,因而普遍适用[iii]。在科学中,研究基本物理运动的经典物理学渗透到其他分支,基于基本物理运动(机械、热、电磁)的科技黑箱具有标准化、大批量和可替代等特征,此即一般性、共同性、原理性、基础性、通用性和渗透性等的依据。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及其技术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特定的以及心理的需要,所处理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综合,而且涉及大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将这些知识集成起来所得的是嵌入的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所以彼此间的相干性较弱。

其次,由低到高,主体渐次参与和介入,对科技黑箱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在低层,主体往往难以干预或干预较少,例如,人们很少能以及会对一把锤子作什么改进。而在高层,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计算机的7层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说明上述关系,使用者恐怕不会打改变物理层的主意,但对应用和嵌入式软件则可以动些手脚。上述序列从一个侧面可以简要地归结为由规律经规则到规范。在最底端,对于各类技术和科技黑箱,以及对于它们的使用者来说,几乎唯有遵循规律。随着层次的升高,便有科技黑箱的各种使用规则。为了达到合目的的结果,使用者必须遵守规则。而在高端,随着主体的干预或自由度越来越大,来自外部社会及内心的自我约束——规范即日益显现。科技黑箱由低到高阶梯的这一特征与知识阶梯的特征相一致,低层知识如物理学客观严谨,而高层知识如伦理学则带有较多主观色彩,具有较多的实践性。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一切精神科学,甚至一切关于生命的科学,恰恰为了保持严格性才必然成为非精确的科学”[iv]

反过来,正是由于人的参与,在科技黑箱的纵向系列上,由低到高在总体上呈现出“人工度” [v]——注入人的因素,如意志、情感、知识、社会制度等,满足人的需求,人机界面友好,以及科技黑箱“似人”的程度——渐次提高的规律。

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或者失传,或者过时及被超越,仅见于博物馆;但是也可能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例如在计算机盛行之时,古老的算盘依然随处可见,还有针灸,以及撒落于各个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艺。这些同时见于今日的历史上的技术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保持宽容。正如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一个小姑娘说,我喜欢这些非常古老的民间的山里边的音乐,我可以重温到我的爷爷奶奶,甚至祖奶奶他们的感情,他们对于生活的一种非常纯洁的感情;我喜欢莫扎特,喜欢卡拉扬,那是人类文化的顶峰,我能知道人类最高的音乐感受是什么;我喜欢麦当娜、杰克逊,是因为特别适合宣泄我们的感情[vi]

此外,媒体即信息(麦克卢汉),媒体重新组织社会运作的场所(梅罗维兹[vii],由此也必然对知识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科技黑箱的集成及其纵横交错的关系,以及由古至今的积淀,构成了知识某种意义上的核心,一方面使之集成、凝聚、稳定、有序,进而“可操作”,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在此核心外知识的遮蔽与封闭。



[1] 所以,技术负有价值是题中应有之义。



[i] 吕乃基,论科技黑箱[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2

[ii]王伯鲁,世界4 —技术世界及其结构[J ],人文杂志2003 年第2 1922

[iii] 吕乃基,论非嵌入编码知识[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

[iv]转引自:张世英,现实、真实、虚拟[J].江海学刊,2003177

[v] 吕乃基,论人工自然的进化其代价[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5

[vi]文汇报2006-9-8

[vii]梅琼林,传播技术理论的现代历程及其文化反思[J ],东南大学学报20067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0844-368387.html

上一篇:技术对知识的影响
下一篇:大学之大,在于小,在于……

3 吉宗祥 刘晓瑭 mqh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