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闲话博士馆员

已有 4109 次阅读 2016-10-20 12:27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博士, 高校图书馆, 专业馆员

   图书馆领域博士馆员愈来愈不“新鲜”了。高校图书馆、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大型公共图书馆,其中有不少馆,博士学位馆员已占到一定比例。本篇闲话,更多是关于高校图书馆的博士馆员。

   笔者近期获取了一组高校图书馆2015年事实数据(2016年填报),共10家高校图书馆,涉及6所985高校,2所211高校,2所普通本科高校,这组数据相对来说会是比较准确的。A,985高校,在编职工数157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4人)占55.4%;B,985高校,在编职工数124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3人)占54.8%;C,985高校,在编职工数212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8人)占42.5%;D,985高校,在编职工数267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3人)占37.5%;E,985高校,在编职工数133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9人)占43.6%;F,985高校,在编职工数126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6人)占47.6%; G,211高校,在编职工数113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7人)占34.5%;H,211高校,在编职工数119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8人)占37%;I,普通本科高校,在编职工数67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2人)占34.3%;J,普通本科高校,在编职工数65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人)占18.5%。十家高校图书馆,家家有博士,高校B,博士馆员的比例甚至超过10%。这组高校,总体来说,可以说是,状态相对较好的,高于平均水平的。

   近期,圕人堂群中有关于博士馆员的讨论。话题是因馆员咨询考博引起的。当前,高校图书馆有不小比例的馆员,有进一步提升学历的愿望。可以笼统归结为“形势逼人”。我针对当前好些高校图书馆进人门槛也设为博士。我的疑问是:图书馆需要博士做什么?博士能为图书馆做什么?有同行告诉我“很多图书馆都在转型,学校战略层面需要博士”。实际上并没到那个高度,学校做这样的要求只是因为没把图书馆当回事。有同行指出实质为“很多时候是领导的思路或观念,与图书馆实际工作需要基本是无关联的”。我其实还有第3个疑问:博士在图书馆能做什么?也就是博士学历馆员在图书馆的职业发展问题。第3个疑问,有同行与我进行了交流,他告诉我:“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问了学校相关决策者。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博士的比例,其次是对进校项目的要求,年轻博士是去申请项目的基础。(数据也显示年轻博士申报积极性高,成功率高)图书馆的工作在领导眼里,什么人都可以做,如果有外行的人在做,又能充分让图书馆与教学部门贴近。所以,图书馆不进人了,把偏门的博士、不能上课的博士弄过来。在有些图书馆,针对这些博士馆员,成立了什么信息研究所等。这就是博士馆员的职业发展。我们馆有个同事出去读博了,明年回来会再进图书馆。也就等于说,在图书馆内部实行岗位区别对待了。”我的回答是:“当前你们属于领导比较开明的。很好的机遇。我说的是较为普遍性的问题。我知道一所学校是往图书馆塞了3名博士,属于有种种问题那种。馆长的角色很重要。某高校图书馆近年的发展势头很好,这与馆长有很大联系的。有好几名博士,业务、科研均很棒。可以说人是馆长要来的、也是馆长用起来的。很多高校缺少这样的机遇。不少图书馆其实是有能人的,不少被陆续挖走了。”该同行亦感慨:“一窝蜂进博士”“不能上课的博士,不能开除,也就只能送图书馆了。不过那些博士在图书馆,也许又有新的一番天地。”“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10多年没有进专业人才了”……

    高校图书馆博士馆员队伍大致构成为:馆员在职提升学历的、博士毕业入职的、校内转岗、制度安排(比如部分高校要求馆长须为博士学历教授、“双肩挑”等等)。部分高校图书馆开设有研究所,有的还承担了图书情报研究生培养任务。“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的博士馆员的“主流”,有的已大显身手,有的初露锋芒,有的蓄势待发……

   未来,博士馆员或将是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主力军”;当前,相关方面均需要正视:图书馆需要博士做什么?博士能为图书馆做什么?博士在图书馆能做什么?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1009862.html

上一篇:我的数字资源推广经历
下一篇: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

4 黄仁勇 陈楷翰 赵美娣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