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尴尬的“专业馆员”梦想

已有 730 次阅读 2024-2-29 21:04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 P385:英国1964年颁布了新的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法和博物馆法》(Public Libraries and Museums Act)。“英国的图书馆法规定的最低标准是,在4万人口以下的地区,每人平均应有图书馆藏书1.5册,每2500人中应配备1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其中专业馆员应占33%,同时规定要从地方税中抽取大约2%作为地方图书馆的经费。”(杨威理. 西方图书馆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385.)原文线索:https://www.legislation.gov.uk/cy/ukpga/1964/75/contents,笔者尚未进一步获取原文并进一步阅读相关内容。此处应该属于国内文献,较早的关于“专业馆员”提法(源自英文文献,距今已有60年)。

    《西方图书馆史》第五章为“1789-1870年的图书馆”,其中第五节为“专业图书馆员的出现”,特此摘录其中部分内容“大文豪歌德乐于兼任图书馆馆长,并能够做出这些成绩,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但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图书馆事业毕竟开始专业化了。随着馆藏的剧增和馆务的专业化,这种兼职馆长或兼职馆员已经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了。十九世纪,一批精明强干的专业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德国出现了。他们从事大型图书馆或学术图书馆的复杂的组织管理工作,同时也把图书馆的实践上升到图书馆的理论。”“(图书馆学目录学专家艾伯特)主张,图书馆员必须接受严格的专门教育,图书馆员应当占有独立的职位,图书馆必须由这样的专业人才来管理,而不应该由兼职的学者教授来领导。他对每一个图书馆员的要求是‘我要费劲心血,为他人效劳’。”(P182-183) 艾伯特(Friedrich Adolf Ebert,1791-1834),1825-1834年担任德累斯顿的王室图书馆馆长,因取书爬梯子,不慎坠落而身亡,年仅43岁。

    上述内容,笔者感受到的是国内图书馆界对“专业馆员”的期望与憧憬。杨威理先生自1949年(时年24岁)至1989年离休,担任编译局图书馆馆长。图书出版时(1988年),作者已做了近40年馆长。1988年至今天,又过了近40年。我国的“专业馆员”梦想,这么多年以后,并不理想。陈建龙认为,“图书馆的诞生源于‘馆员’这一角色、职位或职业的出现。随着馆员概念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他们的任务和职责也越来越艰巨;随着技术条件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化,甚至是颠覆性变化,馆员的不可替代性似乎受到质疑。其实,馆员的专业特长也在演变,不能停留在纸质书刊和电子文献的采集、揭示、组织和利用等领域,还得有更多的馆员善于文献的再生性整理研究、数据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和与各类用户的针对性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馆员的聪明才智也在增长,不仅其作业方式和劳动效率在提高,而且其业绩与用户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结合得更加紧密,可以共同创造价值。”“图书馆员队伍是一个整体,可细分出专业馆员队伍和助理馆员队伍。专业馆员是指具备专门领域学识并具有馆员或高级职称且能胜任相应职责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从入职到转岗或退休的整个职业生涯均需相应的综合培训。助理馆员是指专业馆员以外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包括物业管理人员、返聘人员、工勤人员、外包人员、师生助理和志愿者等,他们协助专业馆员开展工作,有的可经系统训练而成为专业馆员。”(摘自:陈建龙.通变感人勤问道信息文化谱新篇——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25周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41(06):5-12.)陈建龙先生是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他文章中的梳理,应该是经过长时间思考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是立足北大馆的实际。其观点一定程度上是对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队伍现状的总结与展望,同时也较好地反映了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的现实处境。实践中,情形更为复杂。河滨加州大学邱葵先生对上述文字有段评论:“在实际上,美国的高校馆员大致上就是馆长和副馆长。因为就是签字动动笔,然后召集开会。新来的最低级的馆员往往一来就让他做图书馆员协会的秘书,熟悉情况,如果第二年他愿意,可以选当主席(需要投票,但一般都会通过), 然后他主持的月度或季度会议,馆长出席,也就是馆员身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内涵,我觉得在国内做‘专业馆员’是绰绰有余,因为基本上都是很专业的东西,尤其是后台数据管理系统什么的。我们流通是清一色的学生,除了当班的。但这个当班的位置是任何人可以申请的,所以我们馆两个馆员,大学时是全职的图书管理员,业余完成大学,然后读图情硕士,最后做馆员。”传递的意思,在我看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明天会更好吗?不少高校图书馆“减员增效”的愿望愈来愈迫切。人力资源队伍,一方面是寄希望于外包服务,一方面是“摘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原本应该是人的问题(因为“事在人为”),现在变成是钱的问题(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当前的环境下,可以说每个馆都“做的好”(在自身条件下是“合格”或“过得去”)。要说谁比谁做的更好,那需要第三方评价(综合评价),这有难度。具体到“专业馆员”方面,也确实有做的比较好的,但确实属于少数。“专业馆员”梦想照进现实,尚需时日。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1423578.html

上一篇:谢涛:图书馆观察与思考
下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512期 20240301)

2 宁利中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