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杨新涯论数字图书馆评价体系

已有 4761 次阅读 2010-12-1 21:13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数字图书馆评估, 杨新涯

图谋按:2010年11月30日晚上9点至10点半,与杨新涯先生进行了QQ交流。杨先生年富李强,硕果累累,图谋敬服不已。获悉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良好成绩顺利结题及工作近况等信息,并分享了其《数字图书馆技术使命》与《移动图书馆探索与思考》学术报告ppt及重庆大学图书馆馆史书稿。交流过程中,特别提及拙作《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原打算写书评,但因工作繁忙给耽搁,委托我将QQ记录整理一下,发篇博文。
杨新涯先生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发展形式。传统图书馆的一些思维和做法,在大家都在争论的时候,就会被无情的撕破。好的数字图书馆评价体系,是发展方向的指引。你(笔者)原来制定的指标体系过于复杂。你的评价体系,应该弄几个类似GDP的指标出来。3-5个,就差不多了。现在国民经济,甚至整个社会,都在围绕GDP做文章。你想得越细致,就越有漏洞。随着时间的发展,越难维护。我能想到的有两个指标体系,觉得很重要。(1)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量。为什么学科服务做不起来,是因为目前读者的真正需求,是数字资源。有他要的数字资源,就能满足大多数需求了。所以一个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保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假定全部的数字资源是100分。当然权重不一样,比如sci是10分,cnki是5分,这个可以通过专家评审一下,总分是100分。每个数字图书馆,自然就可以根据购买的数字资源算出自己的资源量的分数。研究者也可以通过网站的数据库列表算出来。(2) 网络流量。这是所有互联网服务最关注的指标,你做再多的应用,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人用,都是白费。目前通用的流量分析网站是
http://www.alexa.com 。以重庆大学为例,目前中国排名4078名。但是图书馆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网络流量。这里有个问题,小部分图书馆没有使用域名,就无法纳入alexa。但是不使用域名的方式,是互联网服务很不规范的,评价的一个作用就是促使大家使用域名。
    需要说明的是,杨先生以上观点是在“对话”状态下表述的,也许“整理”的并不完整。关于数字图书馆的评价,笔者也在进一步关注,也有些不成体系的想法。单就杨先生提出的两个指标体系,在当前的环境下可操作性存疑。比如网络流量,我知道有的馆提供影视欣赏服务,由于资源丰富,更新及时,网络流量非常大,影响了校园网的服务,被叫停了;此外还有内部流量的问题,资源限于馆内使用,馆内规模不小的电子阅览室提供服务。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389390.html

上一篇:学科馆员干什么?
下一篇:新书推介:刘磊 著《信息资源共享评估研究——以JALIS为例》

1 赵星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