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

已有 7913 次阅读 2011-9-14 16: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数字图书馆, 发展趋势

摘编自: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文章在引入破坏性技术概念后,描述了可能颠覆当前数字图书馆模式的技术、需求与机制,包括数字学术出版、科学数据、语义化出版等新技术,弱信息需求下模糊探索、战略性阅读下计算分析和研究性合作式学习下动态信息交互等新需求,以及图书馆同质化、业务外包与众包、价值证明压力等运营机制新挑战,建议采取驾驭“破坏与颠覆”的态度、观念,预测可能的战略发展方向。
    破坏性技术(Discruptive Technologies)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提出,泛指那些有助于创造新价值、开辟新市场,而且逐步或者迅速地颠覆原有的市场格局、取代原有技术的新技术。“技术”应作广义理解,包括方法、工具、模式和机制等。
    可能颠覆数字图书馆的破坏性技术,必须跳出我们所理解和运营的数字图书馆框架(文献的数字化、文献的组织与保存、文献检索与传递以及围绕“如何利用数字图书馆”的咨询与素质教育等),关注那些可能创造新价值、开辟新市场、颠覆原有市场格局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和新机制:(1)教育科研信息的内容形态变化。数字化出版——数字学术文献已经成为科技教育用户依赖的用以学习与创造的基本保障;科学数据——科学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组织利用正在高速发展;语义化出版——在科学内容创作与出版时,对其中的知识对象与知识关系进行鉴别和标引,并把解析逻辑与结果作为内容出版的有机组成部分,支持语义化出版。(2)用户利用信息的基本方式变化。科技创新战略转变——科技创新正走向自主创新和针对重大问题的战略创新,正在走向创新价值链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造等多个环节的转移转换创新。支持高影响力的“弱信息”需求:在数字信息和网络检索能力的支持下,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满足自己的“弱信息”(弱信息是那种问题结构模糊、知识范围不清晰、缺乏明确且系统的检索发现步骤、需要动态解构和探索大量文献内容才可能部分满足的信息需求。)需求。支持高影响力的“战略性阅读”需求——在面对重大复杂问题和自主创新挑战时,科研人员和科技决策者越来越依赖“战略性阅读”来帮助他们梳理科技发展的结构,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探索和决定所需要的方向与路径;支持高效率的交互合作学习——未来的学校将会像开源软件社区一样,开放、交互、动态、问题驱动和创造驱动,需要信息的支持动态交互知识构建的信息服务。(3)运营环境的釜底抽薪式变化。馆藏的非本地化——数字图书馆带来了“馆藏”的“非本地化”以及基础服务的“无差别化”。服务的外包和众包——“不得不为”的经济节俭措施逐步变成一种在有限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贡献力度的战略;证明自己价值和创造更大价值的压力——数字图书馆带来了人们对图书馆价值进行的重新认识和解读。
    驾驭“破坏与颠覆”的策略:(1)“破坏和颠覆”自己是根本的驾驭之道。应该用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去发现破坏性技术,主动利用这些技术去发展新的服务、创造新的价值、开辟新的市场,从自我循环自我发展到开放创新、转型发展,从而“驾驭”颠覆性趋势。(2)“破坏和颠覆”自己需要转变世界观。从以图书馆及其资源为中心到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文献检索观到应用观,通过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能力来支持各种用户对信息的各种利用需要,不断提升对用户的贡献力度;重新思考什么是现代和未来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从数字图书馆到e-Knowledge。(3)寻求“破坏和颠覆”的战略方向。不同的图书馆应有不同的战略方向。国家科学图书馆拟通过战略创新实现知识服务模式的进一步转变与突破,尤其是集成海量数字资源、依赖灵活分析计算、嵌入个性化创新过程、支撑知识发现与情报计算。
相关文献
视频: 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张晓林(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3NTE2NTY4.html (50分钟)
《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全文下载地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928488.html?from=like&retcode=0  (wjew提供)
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1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486325.html

上一篇:《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的影响
下一篇:何为科学数据?

5 许培扬 赵美娣 赵星 王晓光 sunweiweide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