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作为科研基础设施的图书馆

已有 3882 次阅读 2012-5-16 22:35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图书馆, 科研基础设施

注:本篇文字已作为《图书情报知识》卷首语发表于2012年第3期。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physical infrastructure),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科研基础设施则是指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经费、硬件( 网络和计算机) 、科研信息和成果的共享应用平台、实验室、文献保障体系等。科研基础设施的发达和先进与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环境是否良性,是一个国家的科研工作能否吸引人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影响科学研究能力的因素主要是科研资金投入量、科研人员的数量与素质以及科研基础设施状况。由此可见,图书馆是科研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虽然实质上均将图书馆视为科研基础设施之一,但是并不明晰,多为部分代整体(比如“文献保障体系”,“图书资料”,“科技文献信息中心”,“人文科学领域的物理设施”等)。在19955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把加强图书资料的建设列入“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重视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传播,加强科技图书、资料和数据库的建设。要有计划地建立全国科技信息资源传输的设施,建设连接全国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教信息网络,实现科技信息共享和交流的现代化。”199869日中国科学院向中央呈交的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开展“知识创新工程”的试点汇报提纲》中,在“改善知识创新环境”条款的陈述中“拟重点建设若干公共科研基础设施, 如科技文献信息中心与网络、科学观测台站、公共测试分析中心等, 并继续向社会开放和提供优质服务”,明确提到了图书馆的作用,赋予图书馆“公共科研基础设施”这一合理定位,这也是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正确合理的定位。2011112,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发布了一份题为《数字人文中的科研基础设施》的政策简报,重点是制定泛欧人文科研基础设施的通用战略。该简报为未来战略制定所需开展的研究确定了七个关键优先领域。其中“物理和数字科研基础设施”,要求经常检查在集成人文科学领域的物理设施(档案馆、图书馆等)和数字科研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挑战,从而确定连接“物理”与“数字”科研基础设施的方法。

科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所处的环境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发生的变化超过了过去两百年的变化,特别是技术发展的驱动,这种变化正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学术研究对物理图书馆作为重要信息源满足研究需要的依赖,而走向复杂的有多种选择(不同的获取水平、权威性、深度)的网络。几千年以前,科学是经验现象的描述;几百年以前,利用模型、总结归纳发展理论分支;几十年以前,通过计算方法来对自然现象作复杂模拟;今天,科学研究正在进入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的科学发现,所有科技对象都被信息化数字化表征,海量科学数据(各种形态的数字化科技内容)被迅速和大量创造,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数据探索融理论、实验、和模拟为一体(通过仪器捕捉或通过模拟器生成数据;软件处理数据;信息和知识存储在计算机里;科研人员利用数据库或数据文件分析数据。

基于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组织机构的变革与发展,要求图书馆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同时,采用全新的现代管理理念,构筑图书馆管理新模式。把握时代脉搏,推进作为科研基础设施的图书馆建设,更好发挥图书馆在传播科技文化知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类文明程度方面的重要功能为导向,积极采取种种举措,如: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技术当先,重点突出;集成信息,多维共享;加强管理,激活智力。

201247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571734.html

上一篇:赠书故事III
下一篇:闲话图书馆学史研究

1 刘桂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