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那些突击提拔的“导师”的后续效应值得关注

已有 3375 次阅读 2012-6-26 06:24 |个人分类:My Ideas|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自然科学, 学术界, 影响

 
无需忌讳,前些年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学术界青黄不接。导师成了稀缺商品,加之后来的扩招,无奈之下就有了那么一段时间突击提拔了一批“教授”和一批“导师”。我知道我总提这事情有些不那么“厚道”,但我实在也不想结交这些“教授”和“导师”,尽管我清楚地知道这些人已经占据了学术界的重要岗位,我可能会因此得罪其中的很多人,使自己变得“寡人”有疾!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人中的有那么一些人已经把我得罪在先,子曰: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已然非礼,索性就来个大开天窗说亮话好了!
我多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常不顺利,原因其实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我的主打领域在国内缺少同行!这一点那些评委们的反馈也很坦白地说出了这一点。但是,其中的某些评委非常不侧重科学进行评论,而更感兴趣是我有可能不得不经常出国,为了堵住这些评委的”臭嘴”,最近几年,我差不多已经被家庭开除了“家籍”!我妻子和儿子已然对我怨气冲天!如果因此闹出什么“妻离子散”的事情,那你真的把我还惨了!
 
二是中国的国家基金委的同志们不大喜欢接受“因为专家评议”的异议而接受什么“异议”的!他们明明知道科学是毫无权威可言的,尤其是在前沿领域,特别是在我战斗的“世界性难题”这个领域,如果真的有什么比我更牛b的权威存在,那么我情愿打道回家,买上几亩薄地,学做农民!种白薯也好,种红薯也罢!我认了!但国家基金委的官员们却总认为“专家”既是“权威”,我们需要维护“专家”的权威性,我觉得这一点要学习澳大利亚的ARC,来点民主好不好?给申请人一个“申诉”的机会好不好?那样其实只维护了公平,不会增加工作量的!
 
我不忌惮得罪某些专家,而且敢于大胆“诬蔑”那些人肯定是文革之后在青黄不接之时突击提拔的“教授”和“导师”的依据不只是“基金”评审过程中得到的真实的感受。
 
不怕您老笑话,我还给国内的一系列专业杂志审稿,我干了很多这样的事,先前不说,怕你老人家恨我!我今天说出来是想告诉一下我的感受,主要是对很多文章中高级作者的看法,首先是非常不负责任,很多问题其实他们自己肯定能发现,比如文字错误,英文错误,图表数据错误等等,但是这些高级作者们,当然他们大多数是专家、教授、院长或主任....
却把这些需要他们把关的东西留给我这么一个很受他们迫害而奋进在“黑暗”中的“审稿人”,而且我觉得如果我曾经领受过他们的光辉的温暖,说不定我会花上个把休息时间帮他们重新审定稿件,然后建议编辑接受该稿件发表!
在我回国的最初,我确实是这样去做的,但后来有了" 鄙视”之后,也便只把问题逐一指出来,之后建议编辑退稿或修改后接受发表(当然,这样看该文科学是否真的有那么点价值了!)
 
有着如上述问题的教授和导师们已经培养了大量的研究生们,硕士、博士都有,如果这些人真的如同本网名博中科院动物所的王德华教授说的:成了家族式教育的产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584889.html   )。那我就难免非常担心这些人和他们的弟子们会把我们的学术空气中的PM2.5水平提高到前所唯有的高度!
 学术无权威!学术容不得浮躁!
 
让我重温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1872年3月18日),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注:这句话也是我老爸当时给我起这么个叫“潘学峰”名字的来源了,真的不象某些人吓猜的是来自“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当然我老人家也曾经学习过雷锋叔叔的...)
 
其实,退一步讲,我还并不真的担心这样的专家会戕害我“致残”的!不信就走着瞧好了!
我CAO!说不定又得罪了一些....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8980-585872.html

上一篇:夜里突降大雨, 有感!
下一篇:王八大登陆

2 陈楷翰 王华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