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于澄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hyu

博文

审稿与被审稿——内外有别,生熟有别 精选

已有 9677 次阅读 2013-6-8 18: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意见, 审稿, 投稿, 期刊, 编辑

工作16年了,陆陆续续发了20多篇论文,数量偏少,有的实在不怎么样,有的还行,没有突出的,不过都是自己的心血。

所以就被审稿了几十次,到后来我也会扮演审稿人角色。这10年下来,其中最大的感慨有两点:1、中外期刊,审稿人包容性差别较大;2、熟人和竞争对手审稿,差别蛮大。第二点相信好多人有过感受。我2006年投一篇化学杀雄的稿件,引用的是国外为数不多的印度SS Banga的文献,他来过我们这里,后来听说审稿的就有他。前一段时间看到Molecular Breeding有华中农业大学的一篇油菜稿件,导师也认识,发现稿件问题不大,虽然感觉内容不够丰富,那当然得客气些,说一说方法的缺点,语句行文的缺点,建议补充些关键图片,最终意见是accept after minor revision。同胞当然不能相轻。

想重点说说第一点。

国外期刊都是无偿服务,有些专家太忙就会拒绝review一些不感兴趣或不愿意研究的稿件,我自己也是,主要是没有精力去琢磨不很熟悉的领域。还有就是会受伤,比如有次看到国外一个植物科学期刊有关油葵化学杀雄的审稿邀请,无偿工作了2天,还仔细斟酌修改了投稿以及审稿意见,到填写回复之后,突然想英文的同类研究需要再检索一下,不料想googel翻页几次,突然发现了该稿件是一稿两投,作者是印度人,通讯作者还是我知道有同类研究的同行。TMD,没想到印度专家也有这德行,这还了得,浪费我这多心血,立马给主编发邮件揭发。

总体感觉,国外期刊审稿相对比较客观,因为专家是编辑部选的大领域同行,有时候是从投稿引用文献中筛选出来的,来自五湖四海,不存在项目竞争,也对你科研实力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他们首先是通过读文摘和前言的小综述来判断投稿的价值。因为和投稿人没有竞争,如果认为文稿有可发表价值,即使有不当之处,也会给出修改意见,甚至包括语法拼写,真是菩萨心肠。反正我在Therotic& Applied Genetics,Plant Breeding,J Applied Genetics投稿收到的审稿意见都是这样类型的。

在国外期刊上也有好多引用中文期刊,不过功劳当然是看懂中文的华人投稿。有时候,如果审稿人抱怨有些文献检索不到,我们还需要把中刊文献的英文摘要附在修回稿上。有时候,感觉老外还是比较大度的,看稿件很细致,回复意见比较明确。

得益于此,轮到我做审稿的时候,不管国内期刊还是国外的,首先态度要端正,尽量从文稿中挑有发表价值的亮点,然后针对其不足给出7、8条具体意见修改建议,甚至用密密麻麻的审改稿附上去。

反之,国内某些审稿人,对中国人倒是不客气,因为自认为对某些领域很熟悉,凡是看到没名气、没实力的小辈投稿,根本没耐心细看,上去就是一棒子打死,随便捏一条什么文章方法不当、语言口语化、文献缺乏、数据不足之类的,仅凭任意一条就予以枪毙,和前几年大家报道的某些评国家自然基金的专家意见何其相似!难道就不会指明研究方法、内容结果的优点、缺点,给出修改意见,让人家改进试验、方便提高稿件水平或重新投稿吗?你当年没有成专家之前投稿也是受过伤的,过去做媳妇受了委屈,现在又反过来做婆婆欺负小辈,可恶至极。又或者是小家子气,舍不得指教,怕别人从你那里学得了写作技巧、研究思路?光含含糊糊说你文章不好,却没有具体理由和改进之处,这怎么能让人信服专家的水平呢?国外期刊允许作者针对审稿意见申辩解释,而国内期刊,哼哼,想得美!只要是拒稿,你甭再啰嗦,编辑部连理都不理。

 

 



投稿与审稿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9422-697757.html

上一篇:SCI不如中刊?新出炉《2012版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下一篇:八字算命专家,乐一乐

19 高英 温新龙 张忆文 吕秀江 赵洲 林涛 徐耀 李本先 陈辉 李毅伟 李庆祥 赵鹏 朱志敏 李冰 Acad hmaoi dulizhi95 xuqingzheng dangp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