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苏格兰玛丽女王--《世界文明史》札记

已有 4133 次阅读 2017-8-2 21:24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阅读, 札记, 历史

《世界文明史》本来应该读宗教改革的第六卷。但对宗教纷争不是很感兴趣,后来就暂时放下了。毕竟原计划是去罗马半年,从罗马帝国到梵蒂冈教廷,罗马最辉煌的历史可以看过了。

去罗马的事情有些麻烦。因此先到伦敦开会。英国历史还是比较有意思,干脆先看看英国为主的部分。这就跳过第六卷,开始读关于理性时代开始的第七卷,第一部分主要讲英国,从伊丽莎白女王开始,到大革命结束,也是世界历史上激动人心的年代。当然,与第六卷其实也有关系,例如但不限于,天主教与新教的势如水火。

先选一章试读一下,看了第五章,《苏格兰女王玛丽》。因为正好在看美剧Reign,共四季约80集。

玛丽女王的人生起伏跌宕,确实是拍摄美剧的好素材。她出生1周便继承苏格兰王位。其天主教母亲拒绝英王亨利八世为其子爱德华的提亲,而接受了同样为天主教的法王亨利二世提亲,许配给法国太子弗朗西斯。玛丽6岁便到法国,在法国接受宫廷教育。16岁与太子结婚。17岁太子登基成为弗朗西斯二世。一年多后,弗朗西斯二世逝世。隐居半年多后,在19岁时离开法国,回苏格兰。

苏格兰天主教与新教矛盾激烈。诺克斯代表的新教势力已经赢得大部分中产阶级的信仰,虽然还没有被高层接受。女王玛丽的回国,开始时受到普遍欢迎。信仰天主教的女王选择两位新教徒,同父异母的私生兄长后来的墨雷伯爵和威廉·梅特兰,主持枢密院。尽管尝试弥合宗教冲突,但仍遭到诺克斯的强烈反对。开始3年,其他方面都还算成功。

女王的婚姻与各方利益关切。不顾英王伊丽莎白的抗议和半数以上枢密院反对,23岁的玛丽选择了19岁的苏格兰贵族达恩里爵士结婚,并委以重任。同时,还与比她年长9岁的秘书意大利音乐家里齐奥有绯闻。里齐奥干预朝政,引起苏格兰贵族不满。在结婚半年多后,达恩里与其他苏格兰贵族当着女王的面拿下里齐奥并杀死。武装市民甚至要冲击王宫,杀死女王,但被达恩里劝阻。被贵族控制的玛丽说服丈夫达里恩,两人一起逃走。

在巴丹,女王下令勤王。她生活中的另一位人物也是下任丈夫博斯威尔伯爵登场,他是强壮的军人。在他保护下,女王回到王宫。与丈夫关系出现裂痕,丈夫躲进其父亲的城堡,并且发了天花。女王请丈夫回爱丁堡,并照顾他。这时有了至今真伪莫辩的“珠宝盒信笺”,女王与博斯威尔通信,商议除掉丈夫。不管怎样,发生了爆炸,随后丈夫达里恩死在花园中,离里齐奥之死还不到一年。

在一片反对声中,24岁的玛丽女王与32岁的博斯威尔伯爵结婚。过去在“知乎”还是哪里读到,女王结婚的理由是已经被伯爵强奸。由于天主教神父拒绝主持他们的婚礼,他们的婚礼按新教仪式举行。他们的婚姻及其新教仪式引起举世反对。民众起义,赶走女王和伯爵。伯爵在巴丹召集人马,打算打回首都,被击败。博斯威尔伯爵逃到国外,被丹麦王关押,10年后去世。玛丽女王被俘获关押。她至少名义上与达里恩的13个月大的儿子登基,成为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随后一直在她政敌教育之下,长大后也是新教徒。在伊丽莎白逝世后,继承王位成为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女王被关押11个月后,玛丽女王逃脱并召集天主教徒进攻首都想夺回王位,被墨雷召集的新教徒军队击败。女王逃亡英格兰,时年25岁。

美剧Reign的主要情节到出逃英格兰就结束,直接跳到44岁时。在这19年中,还有许多故事。玛丽女王也是英格兰王位的继承人,在天主教世界甚至认为她的继承排序应该在伊丽莎白之前。不过,伊丽莎白早就登基,自称英格兰、爱尔兰和法兰西女王。如何处理玛丽女王成了烫手山芋。玛丽本人在监禁期间,也参与或者至少知情一系列反对伊丽莎白女王或者她自己出逃的计划,但都没有成功。最终,伊丽莎白决定将玛丽斩首。

《世界文明史》这样描述玛丽女王的性格,“她没有伊丽莎白那种男人的智慧,她很聪明,但甚少表现急智,而不断的任凭感情驾驭外交。她常表现出非凡的自制、耐性和机智,她受美丽之罪,而未得聪明之福,她的性格正如她的命运。(p.156)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0220-1069221.html

上一篇:雅典古代市集博物馆
下一篇:雅典圣使徒菲利普教堂

1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