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

已有 3131 次阅读 2022-8-30 22:53 |个人分类:风光过眼|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席力图是蒙语,意思为“法座”或“首席”。据说席力图召建于1585(万历十三年)。是时,呼和浩特在僧格都楞汗治下,他是已故呼和浩特建城者阿勒坦汗的儿子。僧格都楞汗邀请达赖三世索南坚措到蒙古右翼各部传教。为迎接达赖三世,建了这座喇嘛庙,但当时似乎不叫席力图召。

 

达赖三世在呼和浩特传法期间,有高僧希迪图噶卜楚从西藏来。1588(万历十六年),达赖三世圆寂,遗嘱令希迪图噶卜楚替他坐床传教,负责蒙古右翼地区的教务,并在料理后事后到东方寻找他的转世灵童。1589年,希迪图噶卜楚同右翼蒙古各领主公议,选阿勒坦汗曾孙云登嘉措为达赖四世。希迪图噶卜楚亲自给云登嘉措讲授佛法经典。1602(万历三十年),希迪图噶卜楚护送云登嘉措到西藏举行坐床典礼,为达赖四世。返回呼和浩特以后,希迪图噶卜楚将他主持的寺庙改名为席力图召,他本人就是席力图一世。

 

1696(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第二次西征噶尔丹,凯旋回军路经呼和浩特,康熙驻跸此召。当时的主持席力图四世举办“皇图永固,圣寿无疆”诵经法会。席力图召的大殿新建落成,康熙赐寺名为延寿寺,并在于召内殿前立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征噶尔丹记功碑。

 

1734(雍正十二年),席力图五世被授权总理“归化城”喇嘛教务。席力图召财力雄厚,在清代后期,仍有增修。1859(咸丰九年) 重修殿基增高数尺。1887(光绪十三年) 发生火灾损毁严重。1891(光绪十七年)重修,大致为现在所见规模。

 

席力图召的山门即是天王殿,内有四大天王。过了天王殿,右手钟楼,左手鼓楼。前面是菩提过殿,有牌匾上书“阴山古刹”,据说是大盛魁商号在1724(雍正二年)献给席力图召。菩提过殿分东西两堂,西堂供奉着黄教创立者宗咯巴大师及其大弟子克珠杰与贾曹杰,即“师徒三尊”;东堂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八大药师佛。这正是黄教的《教统》,任何宗教都有《道统与教统》。至于为什么是八大药师佛,这或许体现了现实的政统。毕竟康熙御赐席力图召名号“延寿寺”, 主管健康长寿药的师佛就有特殊地位。事实上,在席力图召的古佛殿中也供有药师佛。菩提过殿两大“旗杆”,据说是是正月十五晾晒该寺珍藏最大的佛祖释迦牟尼唐卡,使佛光普照世间,同时也防虫蛀。佛法无边,无奈小虫。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01.jpg

天王殿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02.jpg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03.jpg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04.jpg

钟楼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05.jpg

 鼓楼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06.jpg 

 菩提过殿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07.jpg

 

菩提过殿后分左中右三路。中路有两个御碑亭,更是政统的象征。然后是经堂佛殿,地位相当于大雄宝殿。经堂为歇山式屋顶木结构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脊上有鎏金钢宝刹、相轮、飞龙、瑞鹿等饰物。古佛殿中间供奉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两侧又是八大药师佛。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08.jpg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09.jpg

9御碑亭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0.jpg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1.jpg

大经堂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2.jpg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3.jpg

 古佛殿

 

右路(东侧)有长寿佛塔,俗称白塔,汉白玉制成。据说建于乾隆年间,为清代覆钵式喇嘛塔。石塔基座为方坛,四面有阶梯。方坛上面为方形束腰座,刻有火焰、金刚杵、狮等图案。覆钵南面正中砌出佛龛。覆钵上方的塔刹,有石刻出十三相轮,覆以铜制宝盖和星月。佛塔旁有长寿殿,供奉长寿佛,即圣无量寿智决定光明如来,呈女像。此处古建筑已经焚毁,长寿殿是近几年新建。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4.jpg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5.jpg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6.jpg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7.jpg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8.jpg

长寿殿

 

右路除不开放的区域外,有美岱庙,汉语是未来佛殿,供奉弥勒佛。两侧还有弥勒佛世的尊者。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9.jpg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20.jpg

 

 

 

呼和浩特史略

 

呼和浩特辽代白塔

 

墙外行人之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0220-1353326.html

上一篇:当时黮黯犹承误—学界小说丛谈之《变革》
下一篇:核酸检测106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