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导亦有道----读《庄子》参导师之道

已有 4007 次阅读 2014-9-10 20:49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导师, 庄子

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第一个教师节时我刚当教师。仿佛记得教师节学校发了折叠的靠背椅,30年教龄以下的发一把,以上的发两把。我现在也有30年教龄,按当时的规定,可以领两把椅子。

 

虽然我上很多本科生课(现在就是每周8学时3门课),但我自己比较起来,可能还是研究生导师当得更好些。算起来,这大概要归功于十多年前,闲读《庄子》的时候,顿悟了导师之道。

 

《庄子·外篇·胠箧第十》有个“盗亦有道”的寓言。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引用时特别按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版《庄子集释》(346)核对了文字和标点。在我看来,这段话,特别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导师之道,圣、勇、义、智和仁。

 

妄意

导师要有创意,要有预见性,不仅有具体的ideas,还要有更大的version。这是导师之圣

 

入先

ideas & version还不够,要自己动手做起来。有比较大可行性再交给研究生接手,而且学生遇到困难时能更有有效地帮助。这是导师之勇。

 

出后

比较新颖的题目容易出东西。容易的东西做完后,或许还有些更基本更重要但也比较困难的问题。这种问题,导师自己还是可以再尝试做做。这是导师之义。

 

知可否

导师要有判断力。值得做的事情很多,能做的事情也不少,具体做的策略也不唯一。这些,都需要导师做出决断。这是导师之智。

 

分均

导师要给学生充分回报。当然,分均也不是绝对平均,而是要给学生所最需要的。这是导师之仁。

 

当然,参透了导师之道,未必就能做个好导师。知易行难。但我觉得不能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就否定参悟到庄子所说的导师之道。



附注:庄子原话的“疏”


室中库藏,以贮财宝,贼起妄心,斟量商度,有无必中,其验若神,故言圣也。戮力同心,不避强御,并争先入,岂非勇也。矢石相交,不顾性命,出竞居后,岂非义也。知可则为,不可则止,识其安危,审其凶吉,往必克捷,是其智也。轻财重义,取少让多,分物均平,是其仁也。五者则向之圣勇义智仁也。夫为一盗,必资五德,五德不备,盗则不成。是知无圣智而成巨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0220-826622.html

上一篇:醉白池:碧树笼秋池
下一篇:五绝·醉白池(集句)

6 李轻舟 郭战胜 王春艳 尤明庆 张国策 zdl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