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区域科学与管理 精选

已有 5469 次阅读 2008-3-25 07:35 |个人分类:为科学而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学问题

在讨论两岸关系时,涉及到了区域科学。我就此做些学科介绍,引用请注明出处。

概况

一般来说区域科学发祥于1954年,当年12月美国人艾萨德发动成立了美国区域科学协会,创办区域科学杂志。实际上区域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可以最追溯到1816年杜能的区位论。杜能区位理论以对空间经济现象的理性思维和数学分析同时开创了数量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地理学。而经济地理学与数量经济学的结合,形成了区域科学。传统式区域科学被认为隶属于经济学,而且有人说它是关于空间的经济学,但是2000以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将其传统的资助领域geography更改为geography and regional science 确定了区域科学与地理学的互补关系和作为一个科学门类的主体地位。

尽管空间理论是区域科学最初的形式,但是区域科学目前主要包括3个领域:区域发展理论、空间经济理论和区域管理,不过所谓城市经济学作为区域科学的一个独特的领域有时候也与其他三个领域并行提出,在现代情况下因为宣传的原因,学者们习惯使用城市与区域管理学一词。实际上,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区域,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的使用没有改变它们的区域科学定位。

目前,最经典的区域科学杂志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基本上严守传统的空间经济理论,但是国际区域科学协会的机关刊Paper of Regional Science 和美国区域科学协会的机关刊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开拓为三个领域。现任国际区域科学协会主席 Roger Stough(司徒罗杰)就是出事区域公共政策的特别是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专家,还言之是从事新兴的区域管理的。在日本Regional Science被翻译为地域科学,这种翻译使得它的研究领域更为拓宽。结果导致了日本Regional Science的分裂,分别成立了对应于国际区域科学协会的日本区域科学协会和坚持传统区域科学方向的日本应用地域科学协会。

学科领域

1990’s以来,区域科学的最大进展是区域发展理论的形成。这个形成早期实际上是受经济学的开放经济学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建立影响的,后期受到了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影响。这个发展的最大变化是区别区域于空间,强调了区域是个有独立地位的开放经济体,多个区域的同时存在形成区域网络,这个网络上多个经济体在同时活动形成经济过程。2003-2004年王铮访问了区域科学的大本营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就多区域经济学的问题与国际区域科学协会两任主席作了探讨。目前从经济学视角认识的区域科学前缘包括六大类:

1)经济发展收敛性与区域一体化问题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是不承认经济产品是无差异的,而是承认差异导致经济溢出。这种思想也导致了把经济系统看成多区域的,这是一种经济学思想的重要创新。多区域问题的提出导致了发散与收敛、溢出、竞争、追赶概念的产生,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收敛。什么是收敛性性?按照新古典经济理论各个区域在长期增长过程中最终会达到同一个稳定的水平,并称这一水平为稳态位置,所谓稳态是指在长期发展中诸如人均资本(物质的和人力的)、产出及消费等经济量保持不变的增长率,整个世界收敛到相同的稳态位置,而不以经济的任何其他特征为条件。并且一个经济若离其自身的稳态越远,增长就越快。但是当巴罗和萨拉伊马丁对跨国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绝对收敛的假说存在问题,从而进一步得到了条件收敛的概念,其主要思想是:世界经济体系中所有经济体组成不同的集团,这些集团成员收敛到不同的收敛点,它们被成为不同的收敛俱乐部。王铮,葛昭攀(20022004)发现,中国存在34个收敛俱乐部。收敛俱乐部的存在就为“区域”在经济增长中确定了独立地位。不同的收敛俱乐部成员,构成区域,他们的经济行为有自己的特性,而收敛行为作为多区域经济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

收敛俱乐部存在的条件下,人们重新回到了斯密的绝对比较优势理论。人们开始思考承认区域的绝对比较优势,寻求区域发展路线。这种承认是从克鲁格曼开始的,克鲁格曼强调了区域分工的必然性和贸易的必然性。因此在贸易条件下区域一体化问题就出现了。Goodfriend1995)提出区域的偶然原因导致聚集,聚集导致内生的比较优势刺激专业化。王铮(2000)进一步强调专业化的的结果导致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政治的联盟化。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有关的研究越来越丰富。新的研究表明,在区域进化中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导致了后发优势,观察事实表明这种后发优势往往改变区域一体化特别是联盟化的基础,也是改变区域收敛俱乐部的基础,因此如何制定返回后发优势的政策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2)区域进化与创新问题

区域演变问题最初是来自是研究区域的经济差距如何变化的问题,在进化经济学发展以后,区域演变被纳入了进化经济学的内容。进化经济学是兴起德国-奥地利的经济学派,他的思想起源被追踪到马克思和熊彼特,温特和创立了这个学派。进化经济学认为,一个经济体就如生物体一样,有自己的基因,经济体的文化和经济模式就是这样的基因,这些基因导致了经济体发展决定,导致了发展对某些对象的强烈依赖或者保守,称为锁定。基因是在经济体发展中创生、融合、变异形成的,一次发展存在对发展历史的“路径依赖”。企业是个经济体,区域也是经济体。区域发展有自己的基因及其创生、融合、变异,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

区域进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倒U过程研究。1950’s,库兹涅茨最先提出了收入分配的倒U型曲线,而威廉姆逊将其理论运用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方面提出了所谓的倒U假设: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的不平等性是逐渐增大的,然后在中期达到最大值,而在发展的成熟阶段呈下降趋势,也即这一曲线反映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等性首先增加而随后下降的事实(Barro, 2000)。关于倒U过程的存在性、调节和控制已经成为了区域科学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基本上是数据证实的,当然也有一些理论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我自己的,始终没有一个在全局的经济构架下给出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证据。例如我与博士生完成的工作,就没有考虑资源供应的有限性。而资源供应的有限性,就足以破坏经济过程的各态历经,这样现在用大量同时发生的各区域状况证实的库兹涅茨曲线就不能认为对一个区域过程是合理的。

进化经济学的理论认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马克思的思想需要某种动力,熊彼特说这种动力就是创新。创新与区域基因给定的路径依赖导致了区域的演变。因此区域创新的研究成为了区域进化研究的最大热点,这种热点直接导致了区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兴起。近年进化理论研究的问题,基本上集中在创新发明方面,这里的创新包括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结构的创新,可惜没有考虑多个区域的存在,因此近年的理论进展是不大的。熊彼特以创新代替马克思的经济斗争,仍然是不足的,区域的竞赛复合了马克思的斗争理论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也是发展的动力。

3)多区域溢出与合作问题

多区域的存在导致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这个问题的基础是区域溢出。溢出的概念字一个经济体对另外一个经济体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来自贸易、直接投资、技术交流等,间接影响包括市场配合和竞争、环境影响和技术扩散等。溢出的英文为spillover,正确的汉语翻译为“泽”,所谓恩泽万民是正溢出,祸泽苍生是负溢出。

溢出理论最早形成于1963MundellFleming建立Mundell-Fleming模型,M-F模型刻画的是GDP溢出。Molle 1997)指出,在一体化经济中,一个区域的国民经济存在于区域之间相互依赖的全球系统中,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间的经济相互作用,除了我们认识到的贸易以外,还包括FDI、经济法规学习、专业化分工等等,更进一步还包括创新扩散、市场创造。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区域以其贸易伙伴提供消费品、中间产品与资本品,同时也依靠贸易伙伴为其产品提供市场。1990年代出现了知识溢出的概念。知识溢出,最早出现在Grossman, Helpman(1991)“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中,所谓知识溢出字的是而且,越来越明显的是,国家之间还在技术转移上相互依靠、互相学习制造方法、组织模式、营销策略以及产品设计等。他们指出一国或地区的知识溢出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Ben-David 1993,19961998)强调知识溢出以贸易作为传递机制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收入收敛性和稳态转移有重要的影认为消除贸易壁垒、增加贸易量会导致明显的收入差距的缩小。Conley, Ligon2002)将增长率的空间协方差函数进行分解,并以此来估计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大小及国家间相互溢出的大小与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指出国家间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国际贸易的存在导致了新的一类溢出——增长溢出的发生。ConleyLigon2002)使用经济距离的度量指标构建空间协方差方程来表征不同地区间的空间联系程度,即溢出,得出溢出矩阵,从而认识区域溢出。

与溢出和区域收敛联系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Goodfriend McDermott1998)认为技术溢出的范围对于解释发散现象非常关键。Ben-David1998)发展了多国体系知识以常数方式溢出条件下,各国中间输入会出现收敛,而且参与贸易世界经济系统会出现稳态增长。但是并非所有学者对这种结构下落后国家的发展前景抱乐观态度。Van de Klunder, Smulders1996),Bretschger1999),研究均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收敛是可能的,但是发散也是可能的,这就取决于国家之间的知识溢出。王铮,葛昭攀(2007)模拟分析,即使按照常规的知识溢出模式,只要知识溢出阻尼大,仍然存在这区域发展的发散,这种发散研究导致了经济一体化在政治上的崩溃。因此关于知识溢出如何促进区域收敛和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顺便说一句,海峡两岸能不能出现共同市场,决定于知识溢出。两岸人互相防着对方,睨着揣着,是难于走向经济一体化的。

4) 产业集群分析

早在十九世纪末,产业的空间聚集现象就为众学者所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产业聚集和集群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制度性主流。因此对产业聚集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研究的热点所在。

然而我们认真地注意一下聚集的理论研究,发现其理论上是不全面的,它受到了三个典型化事实的挑战: 1)第一剑桥现象:即现代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往往选择聚集,并且聚集的区位靠近大学园区等知识源;2)第二剑桥现象:集群的发展往往有一定的规模限制,发展到某种程度以后会发生停滞;3)产业聚集并不是任何地方均可,它存在一定的区位。它们是产业聚集的一种高级形式。显然,不对这三个现象作出解释的话,产业聚集的理论是残缺的。

关于产业集群理论至少有两种流派:第一种流派是从马歇尔(1929)开始的,一直到Krugman1991),GoodfreindMcDermott1995),他们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说明产业为什么在一个区域里发生聚集,这种流派对大量的有关联的企业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内的集群现象未能给出有效的说明,因为他们只能在区域尺度上认识问题。第二个流派是Poter (1991)为代表的把产业集群解释成一种制度因素。这一流派的优点是突破了比较优势的思想,从而使得聚集的空间尺度可以进一步收缩到一个更为狭小地方。令人不满意的是,他们的解释回避了长期以来空间经济学提出的一些问题,也不能说明为什么聚集可以在一个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制度因素仅仅提供了一种实现的动力,它没有说明实现的条件。在Fujita, Krugman Venables (1999)后来的工作中,试图对聚集的空间问题给出一种解释,可惜他们注重的是人口的聚集形成城市,而不是产业的聚集形成聚集区。因此,围绕我们这里提出来的典型事实,建立一种能解释空间现象的产业聚集的理论就成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在新的研究中,产业集群被在政策层意义上追溯。正统的方法是沿着马歇尔的的路线,解决三个典型化事实。Poter流派则更多强调区域管理的作用,强调区域管理技术和模式与产业集群的关系。这里包括制度选择、公共服务(业)发展、区域创新环境建设和区域知识创新、扩散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这种流派实际上成为了区域科学中的主流趋势,而马歇尔传统,受到了挑战。

产业集群的新的研究方向是产业集群的进化和管治。这两方面的政策意义在于如何推进产业集群特别是新兴产业的集群枢纽的成长和空间转移。王铮等在最近的三年中研究发现了产业集群演化存在科技园-边缘城市-产业带-分蘖的空间演化现实和从综合中心发展为产业枢纽、研发枢纽和市场枢纽的递阶演化形式。Stugh提出了管治中的地区领导力问题,许多学者提出集群中公共服务动力学问题。这些新的认识和问题发现,为产业集群研究引出了新的热点。

5)区域管理

区域管理不是区域行政,也不是区域经营,而是促进区域不断进步的一系列管理学措施。从内容看包括对应于计划与组织的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区域产业和城镇体系重构等,也包括对应与控制和领导的,区域领导力建设、区域合作与竞争战略、区域资源配置和调控、区域统筹。

区域发展和管理起源于人们对1950-60年代环境管理的研究,环境管理拓广一般的城市管理、人口管理、经济管理就形成了区域管理或者所谓城市与区域管理。因为,在解决区域问题时,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政策和规划是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还必须借助完整的管理学的方式,把整个区域作为对象进行管理。

区域管理的热门领域是区域管治(governance)。管治的内容是,在国家对经济驰管制的同时,如何同时动员国家、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来有效地管理一个区域及其企业、行业,既避免“公地的悲剧”,又避免公众的利益被剥夺。管治一种状态目标是善治(good governance)。所谓善治指的是管理的良好状态,善治的意义包括管治的有效性,保障尊重法律的公平的管治,平衡了各社会客体利益目标和参与管治的主体在一个规则的体系下被委托管理相应的任务。在善治和善政(good government)是有差别的,而且,善政的意义在于管治目标对公众的友好,善治的意义在于管治过程的和谐。王铮,刘筱(2007)把目标的善政和过程的善治之和,我们称为和谐管治。真正的和谐管治包括了公平、社会参与,也包括了管治的动态的和谐调节。显然这类管理学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Dixon, Kouzmin, Goodwin (2003)提出了公共事物管治的范畴,它们实际上反应了区域管治需要研究的问题:

什么是公共供应的最好方式?

需要保护的公共利益的水平结构是什么?

什么是管治与规制的结构、文化、过程与公共政策目标?

理想的公共政策产出怎样确定?

确保得到期望的公共政策目标的核算、手段和技术是什么?

区域管理的另一个热点是区域知识管理。区域知识管理主要有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基础环境建设。区域知识管理的任务在于建立区域创新环境,并在区域创新的基础环境下,运用管理手段,促进区域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扩散,以此形成区域的竞争与合作优势。与一般企业的知识管理不同。企业知识管理主要是管理知识资本,区域知识管理不仅要管理区域知识资本,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区域知识过程。促进区域知识创新和知识溢出,这包括建设R&D枢纽城市,建立合适的专利制度和科学基金制度、敬重大学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区域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

作为区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大约包括了区域专业化、建立城市批判和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化。区域或者城市专业化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城市的技术生命,专业化导向的失败是严重的。城市品牌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城市竞争与合作,以及城市的质量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化例如教育产业化是一个备受批判的内容,他的学术问题是城市公共服务业的管治问题。经营城市是值得研究的大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11-19356.html

上一篇:“保护好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华南虎已经够了”吗?
下一篇:幸福从偶然开始——初钊鹏同学新婚快乐

2 丛晓男 宋敦江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