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负能量的科普?要得!

已有 3603 次阅读 2013-10-14 08:42 |个人分类:遊戲筆墨|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科学主义, 正能量, 歌德派

互联网时代的科普:要忧思不要娱乐
 
■江晓原
 
前些年,在互联网还没有努力成为新媒体时,我曾主张不妨开发科学的娱乐功能。尽管这个主张在当时被认为过于激进,有一些科普工作者并不赞同,但确实也有不少年轻人正在实践着,而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是,当互联网更深入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当它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一种新媒体时,我关于科普的观点却转向保守——当然从另一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更为激进了。
 
传统意义上的科普,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正在日益失去原有的价值——至少已经变成不值得人们刻意去经营的事情了。要想赢得关注,赢得眼球,就必须“主动出击”——于是“科普娱乐化”成为受到青睐的新战略。一大批低俗的、恶趣的、惊悚的作品打着“科普”的旗号纷纷出笼了。
 
然而,这条“娱乐之路”会导向何方呢?现在看来,这并不是阳关大道——它已经将个别出版社引导到了“停业整顿”的悲惨境地。但科普的出路应该还是有的,它必须“升级换代”。
 
传统的科普几乎都是“科学主义”旧纲领下的产物——将歌颂科学技术视为自己天赋的义务,并拒绝对科学技术进行任何反思。而“科学主义”已经是一个缺乏生命力的旧纲领,科普的出路是考虑一个全新的纲领。这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纲领,它勇于对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不确定性、被滥用的危害性等等进行反思。除了传统科普中原有的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通俗介绍之外,还应该包括对科学技术的反思,包括对科学技术局限性的认识,包括对科学技术负面价值的思考,包括对滥用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评估和警告。
 
这个纲领同时也更适合今日公众的精神追求,所以在这个纲领下产生的作品,往往能够吸引较为高端的读者群。比如转基因作物问题、核电站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等等,赞成的和反对的意见都应该得到介绍和讨论。这类争论不存在政治正确与否的问题,通常也不在学校现有科学教育的范围内,却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会让很多读者产生强烈兴趣。
 
这个新纲领与旧纲领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对待科学的态度。不再将科学技术视为我们崇拜的对象,而是恰如其分地视为一个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科学技术应该被看作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君临于其他部分之上的神。
 
这个新纲领是一个忧思的纲领,或者也可以名之曰“反科学主义”(反对唯科学主义)的纲领。只要我们将眼光转向国外,就很容易发现,在当代发达国家,这个新纲领早已普遍被科学作家、小说作家、电影人所接受,甚至也已经被一部分科学家所接受。这个纲领下产生了许多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不仅有《寂静的春天》、《崩溃》这类非虚构作品,在小说、电影中,这个新纲领被贯彻得更为彻底。
 
这其实正是发达国家所谓“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结果。欧美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早在互联网大行其道之前就开始了,它在中国则近乎与互联网的普及同步,但这只是适逢其会而已。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
 

松子缠师蒋科学按:中国的科普界长期以来为科学主义所占领,科学观非常朴素幼稚,甚至到了恶俗的程度,毫无启迪心灵的作用,沦为歌德派正能量而不知。江老师的观点,鄙人很赞同!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732771.html

上一篇:今天讲座的感想
下一篇:科学主义者都是科学的高级黑!

6 武夷山 孙平 李宇斌 xqhuang zzjtcm DXY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