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推特(Twitter)和脸谱网(Facebook)等网站成了美国的有力武器

已有 6931 次阅读 2011-2-25 21:02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美国, Facebook, Twitter

推特(Twitter)和脸谱网(Facebook)等网站成了美国的有力武器

 

在今天的阿拉伯世界中,“武器”的涵义早已超越枪支炮弹,而已延伸至电脑和手机。

在近来中东、北非多国的街头抗议中,高举着手机记录现场画面的年轻人代替荷枪实弹的军人,登上世界媒体。

英国《金融时报》210日报道称,37 岁的埃及男子卡里姆·穆罕默德从未参加过选举投票,更没参加过任何抗议活动,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经营房地产生意上。但当成千上万人走上开罗街头呼吁穆巴拉克下台时,卡里姆和两个朋友也加入抗议人群。鼓动他们的,正是推特(Twitter)和脸谱网(Facebook)等西方社交网站。

法新社221日报道说,推特等社交网站令阿拉伯世界的抗争愈演愈烈:

“社交网站、手机摄影头、躁动不安的年轻人:对中东政局影响深远。用手机记录的、无论是平静抗议还是政府镇压的画面,都被上传到脸谱、推特上,成为进一步示威的助燃器”。

CNN则宣称,没有人能否认社交网站在中东政治运动中发挥的作用,它扮演了组织和宣传等极其重要的角色:

 “美国两大数字发明(脸谱网和推特)竟然能够拯救中东那些受压追的民众,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再次强调以推特为首的社交网站对于美国政府的重要性:

“我们要通过新型社交媒体与全世界的年轻人沟通,我们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将美国的政策传到这些年轻人的耳朵里”。

此前几天,希拉里还宣称美国国务院的推特信息已新增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等多个语种。

在中东、北非愈演愈烈的动荡中,推特被西方认为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这个只有350名员工的旧金山科技公司或许没想到,创立仅5年后,它已被推上美国外交阵地的最前线。

推特是由位于美国旧金山的Obvious 公司于20067月推出的“微博社交网站”。用户在电脑或手机上键入不超过140个字节的短消息,即可与其他人分享资讯与思想。推特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2亿用户,每天约有6500万条信息通过推特传播。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eMarketer上月预计,推特在2011年的广告收入可达1.5亿美元。不久前有消息说,谷歌有意收购推特,收购价可能高达100亿美元。

推特的创始人名叫杰克·多西,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美国《商业周刊》曾将他选入技术领域“最出色和最聪明的人”之列。

熟悉他的人评价说,杰克性格内向,可能还缺少人际交往技巧,但他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杰克处事低调,2008年就从 CEO的位置退下来,改任董事会主席。推特的创始人之一威廉姆斯接任公司CEO。低调的杰克可能没想到,自己为推动科技进步而创立的社交网站会成为美国政府的外交工具。

在被一些国家的反对派与异见人士密集当作宣传工具后,推特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坛新宠。

2010年,媒体屡次传出希拉里夜宴谷歌高管等美国互联网精英的消息,美国外交与互联网“联姻” 成为公开的秘密。

美国“Truthdig"在线杂志2009106称,美国国务院公开支持将推特扩展到伊朗和洪都拉斯等国的政治领域使用。

《纽约时报》 20107月称,推特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延伸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称,奥巴马政府正抓住时机,把社交网站当作外交新武器纳入21世纪国策。

日前,美国国务院相继在推特上用中文、俄文、阿拉伯文及波斯文传达讯息。

对此,路透社24日评论称,希拉里已经让美国政府深深扎进社交网站的深水区里。她曾声称,“脸谱网、推特乃至互联网,都是美国人的发明。我们对这些发明深深感到自豪,因为这些发明让人们团结在民主、人权和自由的周围,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美国的“互联网革命”已引起多国警惕。

22日,俄罗斯副总理伊戈尔·谢钦公开指责,谷歌在埃及革命中煽风点火,表明俄罗斯对互联网卷入阿拉伯世界骚乱的担忧。

 

其实,互联网确是个好东西,它能让人们非常广泛、迅速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应是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世界人民应充分重视、正确利用。

让正确的思想武装人民,揭穿霸权主义的种种虚伪、欺诈,促进社会的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人民福利。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6-416497.html

上一篇:相对论、量子论及其发展(47)
下一篇:相对论、量子场论及其发展(48)

4 吕喆 陈辉 吴吉良 姜永进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