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美国加州或发生7级强震:关注10月潮汐组合

已有 2464 次阅读 2016-10-5 06:33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潮汐组合, 南极海冰, 加州干旱, 美国地震, 汗蒸理论

美国加州或发生7级强震:关注10月潮汐组合

                         杨学祥


提示:

2016923-24日到2016101,是潮汐强度由弱到强(本月强度排次为第二),地球扁率由小变大,地球自转速度由快变慢的过程,是“美国加州南部索尔顿湖自当地时间26日凌晨4时起,接连发生142次轻微地震”的原因,也是拉尼娜强度突然大幅增强的原因。而918925日拉尼娜强度突然大幅减弱与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有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483.html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转换导致东西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大震频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723.html

20168日至15日,21日至28日还有用两次类似过程(强度排次分别为第一和第三),是本月大震发生的几率最大时期。

 

 一周微震142专家:美国加州或发生7级强震

2016-10-03 11:10:36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中新记者姓名} 责任编辑:何路曼

20161003 11: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3据美媒报道,美国加州南部索尔顿湖自当地时间26日凌晨4时起,接连发生142次轻微地震,是当局自1932年在当地设置地震探测仪以来,第3次短时间内录得这么频密的地震。

  由于索尔顿湖位处的布劳利地震带邻近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端,当局担心这将令圣安德烈亚斯断层转趋活跃,短期内可能引发强度7级以上的大地震,呼吁民众提高警觉。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地震科学中心地球物理学家佩奇表示,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地震周期约为300年,而南端对上一次地震已是1690年,相信已累积不少压力,随时可能发生地震。

  科学家估计,受索尔顿湖最近一系列地震影响,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部一周内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机率,已从平时六千分之一,上升到三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不等。

USGS2008年曾模拟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地震对加州的影响,结果显示若发生7级以上地震,可能造成至少1800人死亡及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编辑:何路曼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6/10-03/8021779.shtml

美国大震的可能性不能忽视

我在200861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214智利8.8级地震;

2011311日本9级地震;

2012411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30电当地时间8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旱震理论:美国加州连续干旱5

我在2012220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2014818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3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2014-03-10 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7.0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6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512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200974地震灾区遭遇“7.14暴雨洪涝灾害;

干旱-地震-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1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20年未遇极寒。

20155月美国加州持续干旱。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直到20155月,加利福尼亚州此前连年遭遇大旱侵袭。从中部山谷中的小型家庭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水力发电站均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艰难求存,同时高涨的饮用水价格也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水资源价格上涨使许多农场被迫闲置土地,当地许多农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雨水虽然能够缓解加州的干旱,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近来在德克萨斯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暴雨已经让美国人心有余悸。在德克萨斯州,尤其是休斯敦地区,暴雪已经淹没了大片民房,并导致至少10人死亡。而在多山的加州,如果暴雨也像在德州和俄州一样在短短数周内倾斜而下,将会导致许多山体滑坡事件,对加州人民安全和经济影响可能还会更大。1998年加州连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2亿美元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83.html

美国灾难不仅如此,大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Service)1960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201222的气温打破1964年和197422的最高纪录华氏62(约摄氏16.6)

1964年和197422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7次强震),2012年同样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6次强震)。

1964327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9.2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美国加州的干旱已经连续5年,2015年发生超级厄尔尼诺,2016年发生拉尼娜,美国大震的前兆已经非常明显。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关注9-12月强潮汐时期的地震高潮。

9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D924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825度,923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9587.html

潮汐预警:关注10月潮汐组合

2016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1-2月,2015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10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101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4度。101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2016101潮汐组合在本月为第二强的潮汐时期,有可能激发美国加州地震,也是在美国时间104之前,都有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根据之一。但是,1015-17日潮汐组合是本月最强潮汐时期,激发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不能认为104之后,加州地震威胁就会解除。

最新结论

2016923-24日到2016101,是潮汐强度由弱到强(本月强度排次为第二),地球扁率由小变大,地球自转速度由快变慢的过程,是“美国加州南部索尔顿湖自当地时间26日凌晨4时起,接连发生142次轻微地震”的原因,也是拉尼娜强度突然大幅增强的原因。而918925日拉尼娜强度突然大幅减弱与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减少有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483.html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转换导致东西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大震频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723.html

20168日至15日,21日至28日还有用两次类似过程(强度排次分别为第一和第三),是本月大震发生的几率最大时期。

相关资料

201610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杨学祥,杨冬红

   2016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1-2月,2015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10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101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4度。101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09为日月小潮,108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54588度,104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1016为日月大潮,1015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29度,1017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1021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61577度,1023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1031为日月大潮,1028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度,111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0303.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1006776.html

上一篇:美国政府发布地震警讯:关注10月潮汐组合
下一篇:潮汐能激发美国加州大震?

3 杨文祥 钟炳 赵美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