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预测地震添新方法和地壳均衡运动

已有 5081 次阅读 2010-1-29 04:3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 全球变冷, 地壳均衡运动, 低震

预测地震添新方法 
 
来源:中国地震信息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1.28 
        据悉,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使用卫星数据来探测由大规模地震引起的地球表面引力变化的技术。它标志着美国宇航局的 “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数据有了新的用途,并为理解地震的工作原理提供了新思想。
  该项研究更为清晰地描绘了自“苏门答腊-安达曼大地震”以来地球的变化情况。该地震的震中位于苏门答腊北部地区的西岸,震后导致两个大陆板块在强大的力量之下滑入海床下面。印度板块发生移动750英里,并下降到缅甸板块之下。科学家将该过程叫做"潜没"。地震将该地区数千平方英里的海床都抬升了好几米高。
     地震造成海床的大幅抬升,就会引起该地区的几何形状发生改变,海床以下的岩石密度在发生潜没之后也发生改变。密度提高或降低都会引起重力发生变化,这一点是可以通过仪器测量到的。
  这批“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于2002年发射升空,距离地球表面186-310英里(300-500公里),两颗卫星之间的间距为136英里(220公里)。这些卫星能够测量出地壳的密度变化,或者地面上的GPS测量数据变化,并能显示出该点地球引力的变化。
 
http://www.lrn.cn/science/disasterPreventting/dzkp/dzyb/201001/t20100128_457861.htm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由图4中可以看到,相同的圆心角在不同半径的球面所对应的弧长是不同的,由于海水增加,海洋地壳AB弧下降到CD弧时,圆心角变大,只能发生两种结果

其一、大洋地壳AB弧的多余部分插入大陆地壳之下,形成俯冲消减带,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其类型为环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和地震火山带。

其二、大洋地壳AB弧的多余部分象楔一样劈开大陆,推动大陆向两边分离,由AB弧扩张到AE弧,其类型为大西洋两岸的快速扩张。

其三、反之,当海洋地壳CD弧上升到AB弧时,由于弧长增大,其增大部分BE弧就是海底扩张产生的新洋壳。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PDO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4  海平面变化造成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2.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3.        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水平运动[J]。世界地质。198871):43-48

4.        杨学祥。对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的改进[J]。地质科学。1992,(4):204-408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291058.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减弱 变暖预期成疑问
下一篇:春旱或再袭辽西北和潮汐组合对比

2 钟炳 毛克彪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