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建立交通单向主干道 增强城市通风廊道人为动力

已有 3851 次阅读 2014-11-23 07:1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北京通风廊道, 单向车道, 人为动力, 城市涡旋

 建立交通单向主干道增强城市通风廊道人为动力

                                   杨学祥

 

   晨报讯记者昨日获悉,北京正研究6条主要的通风廊道。相关研究建议,对主通风廊道区域严格规划控制,同时打通障碍点,提升环境品质并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日前举办的一个气象高端论坛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目前北京中心城区的通风潜力和热岛分析结果,目前正研究6条主要的通风廊道,另外还有4处区域被重点提及。

相关研究建议,对主通风廊道区域严格规划控制,打通障碍点,提升环境品质并减少污染物排放。该人士表示,目前6条风道仅为初步研究建议,主要作潜力分析,为北京正在修订的总规划提供初步参考。

http://news.21cn.com/hot/cn/share/2014/1122/07/28603046.shtml

 

增强城市风是减少城市雾霾的关键因素。目前的道路通行是双向的,不利于定向风的形成。应该将主通风廊道区域所有道路改为单向顺风干道,增强通风廊道的人为动力,扩大通风廊道的风力和驱霾效果。

车流就是城市的搅拌器,合理安排可形成城市空气的定向流动和局部涡流,这种人造风可增强城市空气污染物向高空扩散,形成城乡空气的有效流动,改善大城市的空气环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6034.html

 

相关报道:

京津冀今日起雾霾将持续5天 或现严重污染
北京晨报综合
2014-11-22 07:10
中南部以重污染为主

  六条通风廊道

  晨报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测,今天至26日,京津冀中南部区域可能出现连续重度至严重污染过程。影响地区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唐山、保定、沧州、邯郸、邢台和衡水等城市,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能达到Ⅱ级预警水平。

  今天,大气扩散条件一般,京津冀北部地区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中南部地区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局部地区可能出现严重污染。周日,大气扩散条件不利,京津冀北部地区空气质量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中南部地区以重度至严重污染为主。下周前三天大气扩散条件持续不利,京津冀北部地区空气质量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中南部地区以重度至严重污染为主。

  建议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等易感人群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和室外作业时间。同时,建议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小汽车上路行驶。

  建议设六条通风廊道

  晨报讯 记者昨日获悉,北京正研究6条主要的通风廊道。相关研究建议,对主通风廊道区域严格规划控制,同时打通障碍点,提升环境品质并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日前举办的一个气象高端论坛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目前北京中心城区的通风潜力和热岛分析结果,目前正研究6条主要的通风廊道,另外还有4处区域被重点提及。

  相关研究建议,对主通风廊道区域严格规划控制,打通障碍点,提升环境品质并减少污染物排放。该人士表示,目前6条风道仅为初步研究建议,主要作潜力分析,为北京正在修订的总规划提供初步参考。

  1.永定河—岳各庄—丽泽桥西—南苑

  2.植物园—昆明湖—昆玉河—玉渊潭—前三门大街

  3.西五环绿化带

  4.太平郊野公园—东小口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故宫—天坛—十里河

  5.清河郊野公园—朝来森林公园—太阳公园—CBD东扩区—东四环绿化带

  6.京密高速—东五环绿化带

  A(北辰路—鼓楼大街一带)控制建设高度和密度

  B(CBD东扩区),贴近四环区域建设公园或控制高度密度

  C(十里河区域)搬迁大型市场,建设公园,控制高度密度

  D恢复前三门暗沟为明河

 

http://news.21cn.com/hot/cn/share/2014/1122/07/28603046.s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845509.html

上一篇:美国迎历史性暴雪: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的预测得到证实
下一篇:特别关注:6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11月潮汐组合

3 许培扬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