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行道树

已有 1093 次阅读 2024-2-9 22:51 |个人分类:杂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快到植树节了,想起以前过的一篇叫作10亿人都忽视了的一个小细节,藏着中美两国的巨大差别》的文章文章作者自驾去过40多个国家,作者感觉行道树是中国主要道路的标配。很难在中国的城市里找到一条光秃秃、没有绿化的马路。国外也有少量道路配置行道树的,但绝大多数没有。即使有行道树的,其管理水平也不甚高,不能与中国相比

查找一下历史上我国行道树情况,《国语(单子知陈必亡)》记载单襄公语:“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可见,我国在道路两旁种树的做法由来已久,至少是从周朝就已经开始了,并且早已形成制度。周代为官管国道系统,设置“野庐氏”管理。《周礼·秋官司冠·司隶/庭氏》:“野庐氏掌达国道路, 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国道系统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

几例:

《史记(贾邹枚路传)》:(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秦驰道青松夹道、宽广壮丽,蔚为壮观

《贞观政要·卷十·论行幸》:“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

《金史·志·卷五》:“驰道两傍植柳。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横吹曲辞三》:青槐夹驰道,御水映铜沟。

《南越笔记·卷十三》:“先是宋延佑间有仓振者知新州,夹道植榕。其后高芝复植松。于是行旅歌之曰:“仓榕高松,手泽重重。高松仓榕,夹道阴浓。”而佥事刘洵者,修高、仓故事,自高要南岸至新兴,令里胥分地植榕,遣官以时验勤怠,至今榕树存者大十围。”   

《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清时官道,宽数十丈,两旁树柳,中杂以槐。官道六百余里,两旁古柳参天,绿荫幂地,策骞而得,可数里不见烈日。”可见清代的官道林荫大道颇有气势。

由上述见,我国种植行道树是古一以贯之的,已成惯例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行道树?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这一句来看,种植行道树是为了“表道”。

“表”字原意为上衣,后来渐渐有事物外在的一面、标识、标记等含义。古时也有专指作标记的木柱,如《吕氏春秋·慎小》:“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墨子·备城门》:“城上千步一表。”天安门前的华表也是源于上述意思。“表”字如果用作动词的话,有设立标记,标出,标明等意思。

远古时期道路简陋,路面与旁边的土地没有明显的区别,如果不设置哪里到哪里的道路标志,行人、车马十有八九会在荒野里迷路瞎走。最初种植行道树作用是为了“表道”,也就是标识、标记出道路位置的意思,方便行人、车马行走。行道树后来延伸出来的作用则另当别论了。

我国的行道树源于实用,历史悠久,有独特的内容体系和管理方式,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21259.html

上一篇:狗窦位置有讲究吗?
下一篇:左祖右社

11 宁利中 朱晓刚 郑永军 刁承泰 刘进平 孙颉 王成玉 崔锦华 康建 李学宽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